10月9日,图书馆第四期(总第44期)“师生共读经典”活动在教学楼H803举行,现场气氛热烈,参与人数达75人,创下新高。管理学院胡林副教授担任本期领读人,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为文本,引领同学们展开一场关于自然、文明与生命意义的深度对话。
活动现场
在领读环节中,胡林聚焦于书中“万物有灵的宇宙观”“萨满教的生死哲学”与“游牧思维的现代启示”三个核心维度,引导读者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他指出,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鄂温克民族百年来的生存图景与文化精神,更以其质朴而诗意的叙事,映照出现代文明发展中值得反思的诸多议题。胡林认为,这一古老民族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中所面临的选择,实则也是对当代人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反思。他借此引导同学们共同思考人与万物共处的智慧,以及在社会快速发展中如何守护精神家园。
胡林副教授与同学们分享本书要点
互动环节中,胡林从性别、地位、权力、人性等多重视角出发,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生命的意义与死亡认知、女性力量与角色定位等话题与在场同学展开深入交流。“所谓文明的进化,可能正在消解人类最珍贵的感知能力”,他由此倡导大家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学会与焦虑共处,回归对生命本质的觉察与珍视。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
据悉,第五期(总第45期)“师生共读经典”活动将于10月16日举行,届时将由教育学院白彦茹教授领读《教育的本质》。系列活动持续推进中,诚邀广大师生积极参与。
图/李乐瑶、黄惠琪
文/李乐瑶、刘传庆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