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期丨共读一本书《寂静的春天》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6-09浏览次数:717

地球有情,生命有声

——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19汉语言1班 王子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能够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突出。我们希望这个社会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因此人类按照自己的喜好开辟森林建造房子,去围湖造田,去把化学物品应用在生活中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一个寂静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是只有静态的色彩而无动态的生命,是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而蕾切尔·卡逊指出,这场对自然环境的杀戮背后的“元凶”,正是人类滥用农药和杀虫剂。

世间万物其实是一个整体,相互之间都存在关联。而人类为了想取得自己想要的,把环境和生物一分为二。大量使用DDT为代表的杀虫剂,虽然杀虫效果极好,但是难以讲解,通过大自然的环境循环让别的动物,水,土壤都遭到毒害,最后对人类也造成极其不好的健康影响,损伤我们的肝脏,削去我们的基因。如果我们不反思自己的行为,那么日后将会持续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这一切都是源自于人类的野心。自以为通过自身的手段就可以主宰自然,又随着生活的前进,欲望不断膨胀,一味去索取。人类想要消灭一切对自己无益的东西,包括没有什么威胁的蚊子和苍蝇。一次次杀虫剂的升级,也带来了昆虫耐药性的升级。它们正式从无益变得有害。

《寂静的春天》是工业革命时代在快速膨胀的欲望中的一次鲜明发声,它用科学的数据改变了一味激进的思维,虽然当时并没有太大的水花,但在现在这个时代来看,具有相当大的前瞻性。万事万物组成了完整的地球,各种各样的声音反映了存在差异的生命个体。这就是“存在即合理。”我们每次对自然的下毒,就是毒害我们自己。我们需要进行思维的转型,从以自我为中心到和自然和谐共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杨豫

提起春天,我们会想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我们会想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们会想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但在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的笔下,春天是一片寂静的。过度的使用化学物质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们想尽办法改善,却于事无补。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总是渴望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以至于不断提高生产力,但有时候方式和手段的不恰当,反而对大自然造成了危害。在利益面前,有些人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不顾一切只为了得到大量的金钱。我们忘记了,我们是大地的孩子,我们属于大地,大地不属于我们。

在春天里,原本该自由飞翔,自由歌唱的鸟儿,却不再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这一幕令人为之感叹,令人心碎。我们需要让春天回归,人们总是朝着更好的方向往前行,但偶尔也需要停留一下,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几米曾说过:“没有人可以让树叶回到树上,只有春天才可以。”保护环境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要付诸行动。我们要平衡好金钱利益和环境保护这两者要素,我们要让鸟儿无忧无虑的翱翔于蓝天,绿树成荫,万物生长。我们是春天的客人,春天赠予我们向往,我们回赠春天生机。

《寂静的春天》开篇描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村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而后话锋一转,就说到遭受化学物质侵害后,曾经美丽的村庄伤痕累累。其中作者还评价当时人类对过度使用DDT的行为是浮士德式的交易,是低谷待久了,反而有上升之感的消极错误心理。

作品主体不仅有关生物学和化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其对生态的影响,而且还多次举例说明地球是一个循环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尽管我们只是为了提高产量而灭所谓害虫,可同时也导致燕子在该区域销声匿迹了,因为吃了DDT的害虫被燕子吃了,毒素就会到了燕子体内;为了治疗榆树病而喷洒药水,而化学药物渗入土壤,染上药物的地底的昆虫会爬出土壤,而后知更鸟吃了后几乎灭绝了;这样的事件不一而足,鹰,狐狸,鲟鱼都深受其害。因此这本书在科普的同时也警醒着人类滥用灭虫剂,灭草剂等化学产品对生态以及生物的危害性。也如菲利浦巴特勒博士曾提出了一个不吉祥的比喻,在这个比喻中我们可能发现我们本身己处于一种类似知更鸟的同样处境。

生态万物,息息相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倚。就如玫瑰和金盏草的相生关系,作为“野草”的金盏草却在玫瑰成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在加利福尼亚,克拉玛草的难以控制,当地人类深受其害。而随着法国人嗤之以鼻的甲虫的到来,这种疯长的草被很好地控制住了。大自然有着这种“彼之砒霜,吾之蜜糖”的例子。就像纪录片《小小农场》里,主人公想要建造一个生态平衡的,独立的循环系统。而在一次虫害时,主人公最终选择使用了化学药品,导致多年来的努力付诸东流,周边不少动物,无论是野生还是牧场内的动物都染上了瘟疫,损失巨大,在最后努力下,才从崩盘的边缘拉回。而挽回这一切的正是生态平衡。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这样说:“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安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结合最近实事,更加说明了大自然的强大的协同互济能力。疫情肆虐下,人类出行的减少,整个自然界开始复苏,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6%, 在印度的贾朗达尔城,人们再次看到被雾霾挡住了30年的喜马拉雅山。这不正是证明人类的越界才导致生态的破坏吗?

这不是人类的地球,是我们的地球。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英文学院 陈雪聪

《寂静的春天》以著名化学农药DDT为主要例子,讨论人造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地球环境的潜在危害。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化学药物在自然环境中广泛散播,不但对环境和生活在其中的生物造成了不可磨灭的灾难。

作者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引用案例理论后,得到了大量让人震惊的数据与事实——证明飞机喷洒杀虫剂导致自家后院的野鸟死了这一现象并非个案,而且逐渐转变为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在世界各地都在不断发生由于化学药物散播,导致人畜患病、毁坏庄稼、土地贫瘠、破坏生态平衡等种种严重后果。书中描述的这些后果,让人触目惊心,作者不畏流言蜚语,坚持用纸笔发声,呼吁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如今,在我国,滥用化学物质赚取利益已见惯不怪,食品安全亦成为了一大隐患,环境保护也不例外,正在走“下坡路”。人类在不断进化,但总有人不断用对生态有危害的发明威胁着大自然,而他们研发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不但没有推动保护环境,还在危害环境和生物,但他们却忽略了,这些化学物质也在危害自身。

所幸的是,她的调查研究带来的不再是不了了之,而是现代环保运动的兴起。这本书通过对世界环保运动宣言思想的深度撰写,摒弃“征服自然”妄尊自大的幼稚观念,提倡开发可再生资源、循环处理垃圾废料、提倡环保精神、可持续发展。就我国而言,不仅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政府也在积极提倡简约适度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构建全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人类保护自然,同时在保护自己。生命是一个无法理解的奇迹,即使我们不得不与之抗争,也应该保有敬意。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只是沧海一粟,应该做到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英文语言文化学院 苏晓丹

这本书中所提到的关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过度使用化学用品和肥料导致的,而且人类也没有意识到农药的危害性,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无法承受的灾难。这本书的主旨是为了告诫人类要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睦共处,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这本书里面具体讲的是关于一个美丽村庄因为环境污染的发生的种种突变,村庄里的土壤、植物、动物、水源等等互相联系的生态圈子在化学用品的污染下遭到破坏,作者也给出了严重的警告化学污染对人类的种种危害,告诫人类要制止化学用品的滥用。

这本书的作者蕾切尔·卡逊是一名科普类的作者,她在书中提到了人类消灭吉普赛飞蛾的同时就是杀害了与它息息相关的周遭动物鱼、螃蟹、鸟类等等。破坏生态圈中任何一条生态链中的某一种动物,都会影响到它周遭的生物,而且作者还详细地描述了人类消灭火蚁的生物计划就是同时杀死牛和幼鸡的计划。

大自然中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那些在经历了重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后还存活的生物在各个方面上是对地球有益的。联想到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害虫蟑螂,这种害虫人人喊打,恨不得能够将它斩草除。但是现实中,这根本做不到,蟑螂在大家的印象里是打不死的小强,繁殖力强,在厨房厕所等地随处可见。蟑螂这种生物对人类是害虫,大家观念中,但是对大自然却不是,它是生态链中的一部分,和其他生物一样为生态圈支起框架,稳定发展。

地球不需要人类保护,人类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我们应该像书中写的一句话那样“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善待地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谢雨浓

所谓的春天也许来了,但在这里,没有你想象中的春天,只有一片荒芜;没有东西能如许复苏,只有事物会逐渐褪色;没有鸟儿歌唱,只有工厂嗡嗡作响。

那是一个宁静的春天。风中没有树叶的沙沙声,没有蜜蜂的嗡嗡声,没有小溪的潺潺声;即使到了寂静的地步,这个寂静的春天,也不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题记

在不久的过去,你可以停下来驻足等待一朵含苞待放的花,你可以停下来,等待一抔残雪压折一根枯萎的树枝。其中自有自然之趣。

原来美丽的山川、丰富的资源、肥沃的土壤、优美的环境,无需多言便值得人们驻足欣赏,后来,人们逐渐不再满足于欣赏其中美的价值,他们逐渐变得贪婪,试图从中获取经济利益,并不断侵占自然资源自身进行开发和利用。一开始,它总是以“合理开发利用,加快经济发展”的名义,不断带来污染的实质。

我们发问:“应该采取什么预防措施来保护环境?”

可这个问题的官方答案却总是:“对你来说无所谓。

这种矛盾的行为有多讽刺?化学药品生产企业也是如此,他们只关心人们对化学药品的购买,目的是为了从商品销售中获取利润。其中,杀虫剂和除草剂尤其常见,它们从来没有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

环境问题不再是遥远的炽热恒星,另言之它从来就没有远离过我们。它是我们身边的的花苞,走道旁的翠柳,我们脚下的尘埃。

这很普通,也很重要,人们总是容易忽略它——我们只是不关心它。就像太阳虽然离地球很远,但我们每天都能近距离地感受到它的变化,感受到轻柔的风抚摸着每一个古老的孔隙,感受到月光洒下绚烂了多彩的虹霓。

就像如此,环境问题的影响是缓慢的。如果我们不注意它,它将在未来的某一天以巨大的,突然的变化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仿佛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是我们无法承受和难以处理的。



《寂静的春天》——与自然和解

经济学院 关晓彤

“人类不断想控制自然,结果却使生态破坏殆尽。”

这是一本被认为是引发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全书贯穿着理性严谨的批判性思维,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保护是本书的主旋律,而在化学与生物方面的举例,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也是让我觉得十分佩服的地方。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她是当之无愧的环保意识觉醒的先驱者,她的这本书的影响力也足以让她被后人铭记。

从六十年代到现如今的这几十年间,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也走了不少弯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逐 渐开始转变思维,尝试与自然和解。到现在为止,我确实能够感受到身边的环境在发生变化,它们是在慢慢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这个过程之中总归还是会有遗憾,因为有些东西终究还是消逝了。

就我自己来说,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晚上一家人伴随着夏夜晚风走在乡间小路上,抬头就能看到璀聚的星河。那时天上的景象就像我们经常写到的比喻句一样“像一把碎钻被不经意地撒在了一块蓝黑色的天鹅绒布上。”

那时候的夜空璀珠夺目,仿佛有种摄人心魄的魔力让人移不开眼,所以仰着头走路是我夜间的日常。而渐渐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那样的星空,夜晚的惊叹也只能留存在回忆之中。

  但是我相信时代是在发展的,也许消失的这些景象会逐渐回归,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尽自己的努力, 去关注生态保护,让回忆里的美好重现昔日光彩,让我们共同生活的星球能够青春永驻!



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彭梦怡

最初看到《寂静的春天》,是因为它的名字很好听。可当我深入去读完整本书,我才明白自己的第一印象是如此肤浅的,这本书的内涵非常丰富,书中的很多专业术语与调查后的例子都让人信服作者所言的道理。

读完这本书,我把我的读书心得分享给了我的母亲,并且询问她有没有注意我们生活中的水质和食品等安全问题。可能是由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所以写出来的文字有稍许的乏味和枯燥,但我越深入走进书中的内容,我更震撼于作者可以把以前以及目前被破坏环境后的现实写得淋漓尽致。是的,理性的思维跟冰冷的数字可以更凸显化学的杀虫剂对人类这个家园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并且启示人类必须选择一条生态友好的道路,去思考由于人类社会发展而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用科学的方法去改善和解决现状。

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所在的自然环境中正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古人言:“积少成多”,这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若一直进行下去,那么人类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全球气温地逐渐上升、冰川不断融化和海平面不断上升等问题都已经逐渐受到人类的重手,在地球村的生态面前,我们是无国界的,需要全部人类共同努力去维护自然环境才是生存之道。

雨果曾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每个读完《寂静的春天》的人,多多少少都会被作者的号召所感染。人类最本质的生存之道就是敬畏自然与生命吧,我想。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陈泳润

看到《寂静的春天》我不禁打了个激灵,因为高中语文其实是有学过选段的,我当时觉得这篇文章是在危言耸听。但在了解背景知识、阅读了这本书以及了解作者其人之后,我对这本书及环保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纵览全书,这本书描述了人类因为过度使用化学剂开发自然资源,可能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这本书出版的年代还是1962年,在当时属于非常超前了。此书一出版就受到了化工界和不明事理群众的围攻。他们说它比杀虫剂毒性更大,说作者是歇斯底里的病人,甚至辱骂作者是多管闲事的老处女。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但一般来说,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可是为了达到增加产量、杀灭害虫等目的,人们广泛运用各种化学药品。人类正大肆破坏环境而不自知。作者以一位海洋生物学家的身份,敏锐地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集结出版,想要警醒世人。讽刺而令人遗憾的是,她写作的时候罹患了乳腺癌,正在接受放射治疗。后来的医学研究证明了这一疾病与有毒化学品的暴露有着必然联系。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是用且为了自己的生命在写作。

虽然说受到了攻击和辱骂,但此书受到了时任总统肯尼迪的重视。美国政府很快行动了起来,成立了农业环境组织。化工界也并没有因此而垮台,而是发明了其它的低毒化学剂。这本书也在全世界掀起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可以说作者的努力没有白费。

有一句印第安纳谚语是这么说的:我们居住的地球并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我们要保护好它,不能无限制地索取和破坏,否则必将吞下苦果。



勇敢的真相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黄诗莹

不可否认的,瑞秋·卡森女士是十分让人尊敬的。在这本书中,她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最真实的数据贯穿全书,为我们展开了一个不一样的自然世界。这是一个遭到人类破坏的,饱受农药摧残的自然环境。那些没有对人类构成威胁的昆虫也被一并杀掉,食物链的混乱导致鱼类连续几年没有洄游。的确,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以人类“征服大自然”,“向大自然宣战”的思想。人类在科技发展后便一直企图凌驾于已经存在了几亿年的自然界之上。然而,却一直没有人怀疑这种行为的正确性,直到卡森女士在这本书中说出这些真相。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类不能接受太过真实的东西。”尽管农民向有关部门反映飞机喷洒药物后农作物的异常情况,政府官员却视而不见。因为人类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许多事实的真相,被隐瞒和蒙蔽。许多人因为无知,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而不自知。如果不是卡森女士勇敢地将这些事实写进书中,恐怕不会有人知道真相。

爱护环境,就是爱护人类自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对大自然保持一种谦卑之心,尊重大自然,通过及时的环保行为补救之前犯下的错误。《寂静的春天》开篇便讲述了农药DDT对于环境的巨大危害,然而这些巨大的危害不过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破坏环境的行为的放大版而已。随意丢弃塑料垃圾、电池,频繁使用一次性物品等等。虽然我们知道这么做是危害环境的,但我们仍对这些行为抱有侥幸心理——别人都这么做了,我做一次也没关系。这种只顾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发展的行为只会让书中那些骇人的景象再次重演。

“当百花争艳的春天一片死亡的寂静,人类距离死亡也应该不远了”与自然和谐共处,去除那些虚伪的,官僚主义的,自欺欺人的心理与行为,人类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管理学院 郭沛含

《寂静的春天》,由美国的蕾切尔卡逊著于20世纪60年代,印象中在早些时候大热过一阵子,但我一般是不看大热的书的,因为我会一直记挂着别人比我先读完这件事,便容易在读书的过程中急躁而不能很好地体会到乐趣——从小到大我都有这股虚荣劲儿。

我关注图书馆共读好书的活动很久了,但是迟迟没有参与,终于望着自己少得可怜的实践分良久才翻开这本书,是日530日,离交稿的日子只剩一天——有劳于我对待阅读的虚荣风格。

我阅读的《寂静的春天》由琳达李尔作序,她在序言中提到1962年的美国,人们的物质需求日渐得到满足,社会从众性逐渐增强……整个社会充满怀疑和狭隘的思想”——这与我对当今时代周遭环境的认知不谋而合。她还提到战后的美国,科学就是上帝,让我联想到我身边的人乃至我自己对科学的崇拜。崇拜若缺乏必要的了解,很容易演变成盲目的——这一点对我来说十分适用。

这不是一篇随便的撑场面的序言,它让我在短时间内认识到这本书被阅读的必要。我读书性子散漫,乘兴而至,兴尽而归,不管面对多经典的拥有多少好评的书,只要我感到读不下去了就会换一本来看。毕竟读书是人生的一大消遣事,人若连消遣时候都要奉承和将就,那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而《寂静的春天》是这样一本从一开始就让我想读完的书。

诚然,在我感受到大环境在推崇科技的同时,我很少听到对于科学责任以及技术发展限制的讨论。本书确有值得推荐一看的理由,因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卡逊的声音坚定而可靠……在这里,你看到的不是人性的阴暗面,而是生命的无限种可能”。

卡逊文笔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她善于观察并且热爱自然。她对大自然的描写,让人在感慨自然精妙的同时感恩这一切映入她的眼帘方得如此叙述。哪怕我的日常是宅在建筑物里、流连于人造大厦的空隙且我并不是一个留心生活的人,我也被她的文字深深打动,萌发出一种对于大自然的向往与怜爱之情。踏青远足一类亲近自然的活动在我眼里本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竟也因此有趣起来。

她的文字是有力量的。

阿尔伯特施伟泽曾说过:“人类犯错而不自知。”这句话其实适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不止于对环境的保护。这也是卡逊在书中提到的,我看了很是触动。我顿悟在我们发现问题时应该勇于提出、勇于思考、勇于讨论乃至行动。因为人们往往是犯错而不自知的,那只是蠢而已;若我们意识到错误却保持沉默,那就是又蠢又坏。

我们每个人都该意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是一种对自己、对后代、对自然的责任所在。

卡逊的文字通俗易懂,仿佛一位朋友坐在面前同你细细道来自己的见闻,更容易把话写到读者的心头上——在我看来,这也是“打破知识的高墙”的一种方式——这和某些环境保护者摆出一副深明大义的样子做一些故作高深的形式主义宣讲截然不同,让我们虚心“听劝”乃至真正地自发思考。

再次感慨这实在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卡逊的远见卓识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古人说“草木有情”,读完《寂静的春天》之后我感到我从未如此深刻地理解这一句话。

进一步来讲,这本书不仅关于人与自然的交互,还在揭示人类阴暗面的同时运用了充满希望与热情的笔墨,以及对人与人的共处明了或暧昧地提出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真要展开来讲,远远不止于此。

用一两句话概括我的感想实在草率,但在避免冗长的同时若能吸引更多的人拜读此书、思考与探讨,便也作幸事了。

 


欲春光常存

——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付诗敏

中学时期,老师总推荐这本书给我们阅读,《寂静的春天》?嗯?春天怎么会是寂静的呢?太不热闹的事物,都不是我的喜好,便一直搁置,直至这个月才拿起来细品探寻,春天,要怎么寂静?

开篇寓言,生动鲜活的语言,将我们置于平日里春天的无限风光,我们享受于这份“热闹”,但是“寂静”确实如此快的来临,等不及思考,便被黑暗荒芜淹没。我们来不及呐喊控诉,甚至窒息得发不了声音。这种濒临绝望,体现在寓言里小镇的寂静无声,体现在大自然所受的伤害,也体现在后面作者用严厉简洁的语言平铺直叙人类对自然毁灭性的伤害,文章中专有名词和陈列的数字,冷冷冰冰地将一切淋漓不堪展现在我们面前。它陈列出我们的罪行,掀开人类罪行的遮羞布,让这种窒息感明晃晃、赤裸裸,这种寂静原来是我们强制带给大自然的,原是我们让春光不复存在,我们让大自然窒息的同时,也将人类一步步推入悬崖。

很庆幸竟然有这样一本书,告知我们人类从来不能征服自然,而是该保护着它,依赖它生存,感谢自然我们才得以窥之一隅,享其暖阳,赏其春光,大自然带来感官的升华,精神世界的享有,如季羡林所言:“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微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大自然带来的又何止是丰富人生,更是人生存的需要,基本的物质资料源于其,欲春光常存也长存,从保护春光起。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牛嘉怡

    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小学生都会用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这样的词来形容春天。那么寂静的春天呢?作者给出了她的回答:“人类已经失去预见和自制能力,人类自身将摧毁地球并随之灭亡。”

    多么严峻的一句话!我看到不由得心下一惊。本书一开始细致描写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景象,就是要与之后的一片荒野做对比。自从工业革命后,经济是得到快速发展了,可工业化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一开始,就给自然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人类滥用农药,人类污染水源,人类对同住一个地球的其他物种赶尽杀绝……在大自然面前,万物皆有生命且是平等的。无论是昆虫还是鸟儿还是人类都是平衡的,我们不应该去打破这种平衡,息息相关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准则,可能正是这样的特性和规律驱使人类一定要和自然万物和睦相处,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独特的食物链位置,哪怕同级也不可取代,每一种生物都是自然的儿女,它们的灭绝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每次看到已灭绝动物或者濒危动物的目录,心里都觉得无比惋惜。

    人类是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可正如能量守恒定律,食物链越往上的生物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我们自身受到的反噬也就越大。自然界内发生的变化我们永远猜不到,会在什么物质作用下,转变为什么物质,也许我们生活的环境早已不再纯净,我们每天使用的水,每天吃的东西,都已经受到了深深的污染。地球上的其它自然资源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人类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利益诉求对它不断采掘,另一方面却忘记了它本身所固有的自然属性价值,毫无原则性的掠夺与占有最终使得大自然无法正常运转。

    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不要等到人类面临灭绝的那一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保护自然。地球只有一个,人类代代相传,我们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利益,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富多彩的自然。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经济学院 莫浩贤 

    当我读完这个名叫《寂静的春天》的书后,我回想了小时候的日子,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过,因为家里爷爷奶奶养猪,也有自己的农村,常常因为农村多昆虫,脏乱而讨厌去农村。但在农村里确确实实见到了许多在城镇中看不见的家畜,鸟禽,以及其他小动物。在那时候也有看家里人使用过除草剂,家里人也天天告诉我不要乱碰,乱摸地上的东西,或者植物。也想起来,小时候家里人告诉我吃水果要记得洗干净,或者削皮,不要把农药吃进肚子里。

     在这本书里我得知许多我以前不知道到化学药品,DDT,艾氏剂,24—D,狄氏剂,六六六等,通过高中三年物化生的学习,我了解生物圈的特征,食物链的能量传递。在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息息相关,在食物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互相依存。像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品的出现,人类往往只意识到如何清除对人类不利的因素,并没有好好考虑到背后的结果,毒素使某类生物死亡,含有毒素的生物尸体被分解,毒素仍然残留,有的被分解者吸收,供给给生产者,生产者将毒素产物给消费者进食,在消费者的生物链中,毒素层层积累,最终积累在最顶层的食物链中,死亡后又给分解者吸收。形成一种死循环,虽然毒素含量可能在传递过程中有所降低,但毒素始终会对生物产生影响。在传递的过程中甚至会影响到环境,最终,环境和生物都会受到影响。在书中看到,模仿雌激素的杀虫剂影响到美国人患睾丸癌,在农药的滥用下,人类的精子数量下降了50%,甚至还会影响到肝脏,在人体中,肝脏是一个很重要的器官,人体内的代谢,免疫力,解毒等,一旦肝脏收到了伤害,人体就会变的异常脆弱。

     我们人类为了改变环境做出的等等一切行为,对地球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改变,最后结果反作用于人类自己身上。在化学中有一个概念是动态平衡,这个概念也同样适用于其他方面的应用,人类为了让自己过的舒适,改变了大自然,即使大自然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平衡的能力,但人类破坏了这种平衡,最后导致人类要面对更多的自然灾害。我们人类肆意的改造大自然,其根本在于我们人类没有真正的去对待生命,没有考虑到背后会导致其他生命也会受到影响。地球不只有人类,还有其他生物,我们人类得真正去学会,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平衡,因此提倡绿色发展,是我们人类必须经历的途径。

     我们必须要学会全面的思考问题,从历史的痛苦中学习,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我们只是地球中的一员,地球中也有其他成员,我们要学会与它们共同发展,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构建美好的未来,我们才能给下一代一个美好的环境,这是我们必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