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期 | 悦读无假期——三等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3-30浏览次数:236

《白夜行》读后感

20网络与新媒体 蓝思琦

   《白夜行》的故事围绕着主人公桐原亮司和西本雪穗展开,讲述的是桐原亮司为了西本雪穗犯下罪行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而后为西本雪穗铲除所有想要迫害她的人,最后为了保全西本雪穗不得不自杀的悬疑故事。

《白夜行》一书通过制造女主悲惨身世,并结合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大背景,在多种悲剧条件的催生之下,以小见大,从西本雪穗的心理出发,向读者展示了人性的阴暗面:为了自己的利益,漠视温暖的情感,利用他人的感情将其带入深渊,从而逃避正义的审判。人与事物并非非黑即白,在我看来,西本雪穗的内心黑中有白,桐原亮司使得她被仇恨充斥着的内心里照进了光亮,只是无奈西本雪穗心中的邪恶与自利心理战胜了光;桐原亮司的内心白中有黑,他铸成所有大错,犯下所有罪行,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西本雪穗,是因为他心中有爱,他自以为这是正义,但没有人可以蔑视法律而践踏人命,在故事的结局被警察围捕的他选择了自杀,落得一个悲惨结局。之所以说《白夜行》一书展现了人性的阴暗面,在于西本雪穗从头至尾都是清白的,她没有动手杀害任何一个迫害过她的人,但她通过种种行为暗示桐原亮司她内心对他们的仇恨,时而带给桐原亮司希望,让他甘心代替她犯罪。西本雪穗没有实际上的犯罪行动,却在暗中操控着一切,引导着事情的走向,而最后随着桐原亮司的死亡,一切真相也随着她远去的背影埋藏在深不见底的黑暗当中。我同情西本雪穗童年的不幸际遇,也理解她对迫害自己的人的痛恨,但仇恨的种子埋藏在心底,就像一颗不确定的因子,它总会有生根发芽的一天,当心底的仇恨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离伤害他人的事情发生也就更近一步。尼采曾说过:“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着你。”人的一生中或许或多或少会遇到不幸的事,我们也许会难过,会痛哭流涕,会想要宣泄却找不到出口,但学会放下仇恨才是成长,怀揣着仇恨只会让自己变得内心阴暗,再也看不见世间的阳光与色彩,让自己的生活漆黑一片,没有出路。因此我们要学会放下仇恨,不被仇恨情绪所利用,这样才能行走在阳光之下,感受世界的温暖,而非在黑夜中前行,失去心中的光芒。



《白夜行》读后感

20日语三班张雪

说来也是巧合,《白夜行》这本书也是偶然发现的一本书,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买了看一下,说实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时崩溃的,因为看着章节仅有13章的一本书,却有着500多页的张数,内心严重怀疑自己会没有耐心读完这本书,但是,最终却出乎意外的读完了整本书。也不由得不感叹作者东野圭吾细腻而缜密的思路构造出一起杀人案,再通过一件又一件毫不相干的事情,反映出事情的真相,从而使得结局像拔竹笋般的一层一层的显露出来。

书中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她说:“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黑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你明白吗?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确实,小时候的唐泽雪穗在经历了那样没有人性的事情后,怎能安稳的继续生活下去,事实上也确实让幼小的雪穗的内心,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施暴者儿子的桐原亮司,即可能是为了弥补父亲的行为,也可能是对雪穗的喜欢,事实上也的确如是,在雪穗后续的生活中,亮司也为她做出了很大的帮助,桐原亮司也成了唐泽雪穗灰暗生活中的一抹光亮。说实话,书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没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却有很真实的表现出了最真实的生活,虽说水至清清则无鱼,没有绝对的光明也没有绝对的灰暗,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择手段,这样真的有意义吗?我内心很是迷惑,一方面,我觉得可以理解,毕竟唐泽雪穗小时候经历过那样阴暗的事情,我觉得有些同情她。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她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陷害自己的朋友,我觉得很是不理解,她这样的行为,与小时候的那些施暴者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所以说,看完这本书之后感受颇为丰富。

最后,书中有这样一个形容,他说唐泽雪穗与桐原亮司就像枪虾与虾虎鱼,不仅是互利,更是共生。而作为唐泽雪穗生命中那一抹光亮的桐原亮司却被她亲手推向死亡,我不知他当时内心的绝望,仅仅觉得很是惋惜,也很是好奇唐泽雪穗以后的生活,不知失去光亮的她,以后的生活会不会像她最后转身那样决绝与安稳。


所有纠结做选择的人心中早已幼了答案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

21中文一班 谢婉纯

“我从来没有读过这样的小说。”合上书,我独自喃喃。我对于《解忧杂货店》这本书的第一感受就如作者东野圭吾所希望的那样。但回味后,整部作品犹如春日的暖阳,不论你处在什么阶层,都能在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但幸运的是有一个可以倾听你的烦恼,为你出谋划策的人,这个人可能没有“上帝视角”,可能年轻或垂暮,但他们会努力帮你分担烦恼,试着改变你的人生。

这是一本温情的推理小说,整本书主要由五个故事组成,看似是独立的个体,实际上都与浪矢杂货店——也就是解忧杂货店有关。《解忧杂货店》主要以五个寄信人的人生历程贯穿整部小说:女运动员“月兔”、鱼店音乐人松岗克朗、怀孕女子“绿河”、离家出走的浩介、陪酒女孩“迷途的小狗”。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烦恼,徘徊在两难的境地,犹豫不决。其实,杂货店却从一封封信件中看出了来件人的心理倾向。然而,无论是浪矢先生,还是幸平他们,对来件人的答复从来没有含糊其辞,而是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看法,提出自己得建议。在这件小小的杂货店之中,来来往往的是一封封询问和解答的书信,其中藏着的更是一份份温暖与信任。无数的人因为相信浪矢雄治爷爷,所以写信向他倾心求问;浪矢熊治爷爷也不负这一份份信任,毫不含糊地、仔细推敲着去解答一个个迷惑,也让一个个人感受到温暖和信任,但如浪矢熊治爷爷所说:“所有纠结做选择的人其实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国家队运动员“月兔”——静子的故事。静子是冲击奥运的击剑选手,但是击剑教练男友却身患绝症,男友却不希望自己拖累她而鼓励她去好好训练,参加选拔。她写信求助,得到三个小偷的回答,最终,顿也一篇语气严厉的信让她明白,男友的病只是她的借口,其实是因为她不够努力,没法适应训练强度。故事的最后,她虽然没办法参加奥运,男友也因病去世,但她拼尽全力努力过,哀而不伤。

在静子的身上,我看到的是追求梦想和现实生活的冲突,静子的犹豫不决,也如当下的我一样,是继续向前追求自己的梦想,还是听从长辈、朋友的建议,去接受更安稳的安排?我想,其实在我内心犹豫的那一刻起,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只是我仍然缺乏面对自己想法的勇气,也对自己能否为梦想做出努力而怀疑,究其原因,是自己不够勇敢,不够努力。

人生总要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纠结的我们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只是少了面对它的勇气。遵循自己的内心选择并为之努力下去,很久以后才发现,每一个选择只要努力过,最后都是正确的选择,都会成为你最想要的样子。就像静子最后说的:“明白了这一点后,我就不再迷茫了。”

合上书的那一刻,我也多么希望现实中能有一家解忧杂货店,能有一位可以倾听烦恼的人,能有一位为我答疑解惑的人。但其实,最好的解答者就是自己。



心灵的栖息地

——读《解忧杂货店》有感

20西班牙语三班梁婉亭

最初打开《解忧杂货店》这本书,是由于它的名字,让我产生了好奇与思考,什么样的杂货店可以解忧呢?我带着这样的思考继续阅读了下去。

这是一本不同于东野圭吾其他的书,它不是一本带有悬疑、有死亡案件的书,相反的,它是一本带有温情的书。故事里的老店主名叫浪矢,因为孩子们总爱是故意把‘浪矢’(namiya)念成‘烦恼‘(nayami),因此突发奇思的想,不如就以这种方式来帮孩子们排忧解难。一开始孩子们问的问题都不太正经,但是由于他极其认真的对待每一个问题,渐渐的严肃的问题就多了。后来又通过把咨询的信放在卷帘上的信箱里,回信放在店后的牛奶箱中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后来老店主发现了这个杂货店能够穿越时空的魔力,于是他让自己的儿子在他去世33年后发布“浪矢杂货店仅一夜复活“的消息。在误打误撞中,三个小偷进入了这间小屋,从此发生了接下来的故事。

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仔细研究的话,其实他就是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就像郭也把一张空白的纸寄给33年前的浪矢老爷爷,他得到的回复是“地图是一张白纸,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但正是因为这一张白纸,才给了人们无限的自由。”是啊,其实我们生来就是一张白纸,我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描绘着属于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图案。在这过程中,我们会经历摔倒、迷茫、痛苦,当然也会有快乐、满足和喜悦,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的绚丽多彩。

故事中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自己无法做选择的时候,才会去写信询问。其实就像我们自己一样,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都会遇到不同的选择,有一些选择是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决定的,但是有一些选择,是我们自己很难去做决定,或者说是因为我们因为这个选择而怀疑了自己,所以选择才会变得无比艰难。可不管什么样的选择,最终还是要由自己做出决定,任何人都无法代劳,这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又一步的成长。在选择中找到自己,在决定时成就自己,这就是我们的成长啊。

读完这本书,我更想用“心灵的栖息地”来形容这本书。他就像给行走在沙漠、饥渴难耐的人提供了一杯纯净水一样,滋润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让疲惫的心,找到了一个可以暂时放松的地方。书中所体现出来的温暖,让人感到无比感动,我们现代人内心流失的某一些东西,在这本书中,都可以一点一点找到。透过每一个故事,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反省自己,我想,一本好书也不过如此了吧。



《秘密》读后感

19级英语一班余家龙

看过很多东野圭吾的书,基本都是以推理、悬疑为主调的写法,要是让我推荐一本东野圭吾最好看的小说,我觉得几乎本本的推理都引人入胜、不分高低,唯独有一本著作,另类的写作基调在众多作品中显得与众不同,那就是东野圭吾的《秘密》。

《秘密》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的推理小说,它是一本类似情感小说,但另带诡异、耐人寻味之感,主要说的是男主人公平介妻女出车祸,车祸后妻子的灵魂在女儿的身上苏醒,与平介度过一段似爱非爱的日子。与拥有女儿面孔身体的妻子相爱,这种违背道德常理、稀奇古怪的桥段不愧于出自东野圭吾之手,对于正常人很难接受的做法,但在放东野圭吾书中就顺理成章很多,也正是这种有违伦常的故事情节更吸引我读完这部有趣的作品。

最后故事的结局还是遵循社会常理,女儿终究离开平介与他人结婚,开始新的生活。但东野圭吾的作品不可能缺少推理的情节,故事的结局还是给人留下推断的悬念,究竟是女儿灵魂苏醒妻子离开还是妻子伪装成女儿永久存在,对于读者来说可能哪一个结局都不重要,但结局对于平介来说未免过于残忍。最痛不是失去而是失而复得后的永远失去,当亲眼看着自己曾经心爱的妻子另嫁他人从此与别人长厢厮守,心爱的妻子永远变成女儿,那该是多肝肠寸断,撕心裂肺。

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们看到了爱情脆弱的一面,当像平介妻子一样重生,重新拥有一个年轻,充满活力身体,可以去开启新的人生,去接触新的人和事物,去做一些曾经无法实现的事。这是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一个改写生活的机会,在充满各种诱惑面前,面对曾经的爱人,曾经的山盟海誓,一切都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爱情最终输给了残酷的现实。尽管平介的遭遇值得同情,但相信更多人如果能拥有重生的机会都会选择平介妻子一样的做法,人都是自私的,谁都会贪新忘旧。何况人生如果可以重来,谁也不甘再走一遍走过的平凡路,爱的人可以有千万个,自己只有一个,当然是先爱自己再爱别人。

最后,想起了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超越时空的爱与哲学

——读《解忧杂货店》有感

20中文三班彭梦怡

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算是开启了我对日本文学探索的开始吧。

记得中学时期,可能由于胆子不大的原因,我本身对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的作品不大感冒。但某个冬日的下午,书店的大力宣传,让我鬼使神差地买下来第一本日本作品,那就是《解忧杂货店》。

令我惊喜的是,它虽是推理小说,但却没有一点推理小说的跌宕起伏和让人紧张的感觉,反而在阅读完合上书本之后,一股暖意涌上我的心头,甚至温暖了那个冬日凛冽。

看到书名,我联想到了古代诗词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人的一生,难免会有来自生活的锤炼而产生的忧愁。而解忧杂货店就好比“杜康”,在解决他人忧愁的过程中,自身也会进行升华。

从故事内容方面来讲,作者为杂货店给予神秘色彩,但却让读者无暇顾及故事的真实性,而是沉浸于一个个书信故事所传递的情感历程当中。作者选用三个特殊身份的主人公,他们误打误撞地替老浪矢进行收信和回信,深刻分析了人们因七情而产生的忧愁,无论静子与爱人教练互相成全的爱情,还是晴美对丸光园的感恩之情,故事内容非常饱满且完整,看似是几个单独的故事而组成,但主题却是始终围绕“爱”进行思想升华。

从作品语言来讲,我喜欢东野圭吾的文字,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用简单和通俗易懂的文字给予读者最大的感受冲击力。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结尾最后一封信上的“你的地图是一张白纸,所以,即使想决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可能由于年龄的原因,我对结尾处于似懂非懂的情况,但随着自身的成长与经历,我逐渐明白这句话竟是可以适用于人的任何时候。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新世界时,我们是一张白纸;当我们处于青春时期对未来充满幻想时,我们其实是一张白纸;当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忧愁时,我们更是一张白纸。生活给予我们忧愁,无限的创造力让我们有能力和有可能去掌握自己的生活。也许现实世界里并没有神秘的解忧杂货店,但我们有朋友、家人,他们其实就是我们的回信人。我们有自己喜爱的事让我们去享受生活,当我们觉得世界和生活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东西时,往往这时候会发现自己要留下来的理由。

文章利用时空的不同,进行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人们之间的最质朴的情感联系,给予读者一个非常良好的感受体验。

“治愈”和“爱”是本书的永恒话题,擅长于推理小说的东野圭吾却能写出超越推理范围具有温度的小说,我想从那本书开始,我开启了阅读日本文学的体验。

愿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解忧杂货店”,尝试着对她//它“写信”,我想生活的忧愁总会得到解决的。


《黎明之街》读后感

19会计学二班吕玥

这是一本讲述婚外情的书,男主角渡部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却因命运般不经意的安排遇上了女主角秋叶,从此无可救药地迷上了她。作者是东野圭吾,文章也是讲述了一个悬疑故事,但读后我更加关注案件发生的背景——婚外情。

人类喜欢并善于界定所有事物。书中一位人物新谷说:“在世人眼里,我们都是大叔,连男人都不是了……就像老婆已经不是女人一样,我们也不再是男人,而我是老公、老爸、大叔,所以想聊女人已经不行了。”而三毛在《稻草人日记》中说过:“当一个男人在结婚协议上签上名字,那么他就成了‘我的’丈夫,也就成了一位女人的财产。”一个男人成为了一个女人的丈夫,这就是一种界定,从此以后,这位可怜的“丈夫”就丧失了“男人”这个标签、这个界定,转而活在另一种界定中。那么,作为一名“丈夫”需要做什么?养家糊口、不再流连百花丛中,甚至连看一眼都是失职,下身的那个器官从此有了归属权,这就是“丈夫”该做的。而渡部则打破了这个无形的束缚,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而是一种“丈夫失格”。这种“界定”是好是坏呢?我认为是不好的。在“界定”下,他人对你的所有认知都来源于他人为你贴上的标签、为你划分的界定,但人是一种可塑性和变化性都非常大的动物,你展现的说不定只是你的百分之一,而他人或许就这么固执地认为这百分之一就是你的全部,从而就着这百分之一做出判断,划分了界定,一旦你展现出百分之二或更多,他们就会认为“你变了,你再也不是从前的你了”这类毫无根据与意义的判断,在这种界定下,超出或是减少都是不可以的,你永远只能是那百分之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种小学就在背的简单道理仿佛从未存在般,实在憋屈。我就这个问题与父母进行了讨论,我爸爸不屑于回答这种问题,而我妈妈则说:“结婚的男人就不是男人,这要看怎样定义男人,男人不只是讲自己的一时自由,自在。应该有一份担当,一份责任。同时结婚也为自己找到陪伴,相依相靠,(虽然当中不一定一帆风顺)这才是完美人生。”虽然有些许与离题,但我认为依旧很有参考性,因此摘抄上来。

那为什么渡部,一个所有人眼中的老好人、好丈夫,会冒着婚姻破裂这么大的风险去经营者一段婚外情呢?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婚外情的滋味如蜜般甜美,只要尝过一次,就无法轻易放手。而在我看来,这只是最表面的理由,而往深里挖,这其实还有一种隐形的、对被界定生活的厌恶。文中渡部在出轨前是个标准好男人,每天家和公司两点一线,虽偶有酒会,但基本都是应酬性质的,实在算不上娱乐,而秋叶则是作为临时员工加入渡部所在的办公室,文中对她这样描述:“她三十一岁,但在我看来要年轻一些,鹅蛋脸小巧精致,鼻梁像用尺子画出来一般笔直…不过,她的确很有日式美人的味道。”她的出现使渡部死水一般被界定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波澜。在我看来,一场出轨是必然的,而对象是秋叶也是偶然的(但却是作者的必然,因为对象是她,才有之后的刑事案件),只要是稍微年轻貌美的女人,这一场出轨的必要条件就达成了。“出轨”的字面意思是脱离既定的轨道,那么这种“出轨”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依本书情况而言,是不好的,渡部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有妻子儿女,放弃原本一帆风顺的轨道便是对她们二人的残忍,即使这段婚外情以失败告终,但因故事结尾已隐隐透露出他的妻子发现了他的出轨,因此这段出轨给他们原本的轨道埋下了隐患、隐形炸弹,无论今后如何,两人的心里都会因为这段出轨滋生阴霾,因此这段“出轨”是不好的。但如果把“出轨”放在一个年轻人放弃父母为他安排好的通途大道,转而踏上梦想之路这么个故事里,纵使终点站破败不堪,那也会是一个励志的好故事,大多数人会为这种“出轨”喝彩。因此,无法判定这种“出轨”的好坏。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会有人心甘情愿生活在这种“被界定”中呢?书中对她们二人的婚后生活这样描述:“我不知道日本有多少夫妻,可无论以什么标准分类,我和有美子应该都能归入‘标准’那一类。生活没什么困难,但也并不富裕,存款贷款都有……她相信,既然昨天和今天都没什么变化,那么明天也不会有变化,巨变或意外都是她不愿见到的。我对这样的妻子感到不满,我也明白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有多可贵,可一想以后还有漫长人生,就觉眼前一片黑暗,再一想今后十年或二十年都要过着这样一成不变的无聊生活,我就感到恐怖,这毫不夸张……我坐在餐桌旁,面前摆着一盘咖喱饭,我一面看电视新闻,一面吃着依小孩子口味做的甜咖喱饭,我并非不想要这样的生活,结婚前我想过很多,就连下班回来缺只能吃孩子喜欢的东西都想象过。那是我甚至很期待这一天的来临,我的梦想之一就是这样平凡的家庭生活。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可思议,当年我怎么会那样想呢?同时,我也讨厌不再那样想的自己。”书中类似描写还有很多,无不流露出渡部对这种一成不变生活的厌恶。这种生活即是一种稳定,却也是一种牢笼,婚前一切的甜蜜肖想在生活面前如同肥皂泡般,在发出“啵”的细微声响后带着梦幻色彩破裂,只剩下再平淡不过却又逃不过的柴米油盐。而反观现实生活,又有哪一个人的生活每天都是称心如意或新鲜的呢?在中国,数不清对数的夫妻们不也同样如此?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我们家的饭桌与书中惊人的相似:我喜欢吃甜的,口味较重,而妈妈做菜时自然而然地多放油盐多放糖。尽管她自身偏清淡,尽管我爸爸完全不喜欢吃甜的。妈妈只会问我喜欢吃什么,而不会问我爸爸,这种长期的理所当然仿佛已经成为我思想中最牢固的一部分,倘若不是这本书,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奇怪的默认存在在我的生活中,离我是那么的近,且是长时间存在的。而就我的学生生活而言,“被界定”的感觉无时无刻不在彰显存在感,每天过着差不多的生活,不一样的课表,却是一样的无趣乏味,它让我感觉生活像是戴着脚镣走入了迷宫,别说出口,连挣扎的地方都不过方寸。而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询问了最贴近此问题的人——我的父母,我爸同样不屑于回答这个问题,兴许是因为我的人生到目前为止也不过十六年多一点点,处于走过的路还没她走过的桥多,吃过的饭还没她吃过的盐多的岁数,亦或是所受教育导致的价值观不同,我妈妈的看法则与我完全不同,她是这样认为的:“这是人生中的另一种乐趣,一种新生活的开始,看着宝宝长大,吃小孩子喜欢的东西,当年老的时候回忆这些往事,是多么美好,尽管只是短暂。当小孩子长大了,又是人生另一生活阶段,不是一成不变,是美好人生的必经阶段,只有这样才享受到儿孙满堂的乐趣,人类才生生不息。”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更何况是没有爱情的婚姻?“谈恋爱时,人们绝对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双方都竭力隐藏自己的缺点,努力走向最终目标,反过来讲,一旦结了婚,就高枕无忧了……如果说谈恋爱是互相展示优点,那么结婚生活就是互相暴露缺点了。因为已经不再担心会失去对方,也就不会像谈恋爱时那么努力吸引对方了……为了得到对方的爱情而付出的努力实在辛苦,想要安下心来,于是结婚了。那是我还不知道,这份安心让我失去了太多东西。”书中并没有透露两人有什么浪漫故事,很显然也并不是为爱结婚。原谅我见识短浅,我能想到的与他们情况有那么一点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一对夫妻,就是三毛与荷西了。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写道:“我从来没有热烈地爱过他,但与他生活在一起让我感到平淡而又幸福。”若说荷西对三毛从一开始就爱得狂热、痴得发疯,且是有增无减,那么在三毛后续的一系列书里,虽她没这么写,但我感觉,三毛对荷西的爱在一天天增加,幸福也在一天天地具体起来,甚至是变得患得患失,两人在一起确实是给我一种“不羡鸳鸯不羡仙”的美好。而渡部与有美子则不然,倘若用一个女子来比喻的话,那就是初见远看时的惊艳,近看时的平淡普通,当渡部想走开时才惊觉后退的路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既无岔路可走,前进的路又被她堵住,既不能像漫画里一样把她一拳揍飞,也不会魔法不能飞过去或把她大变活人,所有的一切留给渡部的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与有美子结婚。如此得过且过的婚姻,连爱情的地基都没有的婚姻,如何能幸福?再走出书来,看现实,不难发现为何现在离婚的夫妻这么多,父母包办的婚姻,父母逼迫的相亲,在无数以爱为名的压力下,抱着“只要是个男人/女人就行了”的念头,装模作样约会过几次后,随随便便跟一个随随便便的人步入婚姻殿堂,这种婚姻生活何来幸福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