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于2025年5月在广州盛大开幕,本次展览以“有意义的旅游,持久的连接”为主题,汇聚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超1000家展商及4万余名专业观众。广州国际旅游展不仅是行业盛宴,更是旅游管理教育的“孵化器”。为了让师生通过沉浸式参与,实现从知识汲取到创新输出的跨越,为个人成长与行业未来注入无限可能,2025年5月15日,旅游管理系由张海燕、钟皓、黄卫等老师带领,特邀陈文君教授参与,组织学生前往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现场开展实践学习。重点聚焦全球视野,赋能专业实践,强调沉浸本土创新,解码文旅融合。
师生大合照
本届展会首次提出“智慧中枢”理念,通过连接旅行者、社区、企业、政府等六大核心利益方,构建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型。旅游管理专业师生通过参观国际展区,与斯里兰卡、德国、韩国、卡塔尔等全球目的地展商互动交流,深入了解“野性生态+文化遗产”“数字营销+文旅体验”等国际旅游推广策略。师生们表示,斯里兰卡“方寸之地,万千奇境”的主题推介、韩国MICE定制旅游政策等案例,为课程中的目的地管理、旅游营销等理论提供了鲜活实践参考。
展会上,广州非遗展区、民宿专区、文博文创专区成为师生研学重点。广彩、广绣、岭南木偶戏等非遗技艺展示,以及“一屋一景一情怀”的红棉星级民宿场景,让师生近距离感受“文旅+非遗”“民宿+在地文化”的融合魅力。广州博物馆等十余家文博机构打造的数字化沉浸体验,更让师生惊叹于“让文物活起来”的科技赋能路径,为文化遗产活化课程注入新灵感。
学生参观展区
对话行业领袖,洞见未来趋势。师生代表积极参与展会五大主题论坛,与联合国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PATA)等国际机构专家,围绕“可持续出境游”“研学旅行创新”“文博活化”等议题展开学习。在“中国出境游论坛”中,行业领袖提出的“从生态友好到文化共生”理念,引发师生对负责任旅游的深度思考;研学主题论坛上,港澳青少年游学案例、波兰肖邦音乐IP运营等分享,则为高校研学课程设计提供了跨界融合新思路。
体验创新业态,激发职业灵感。展会首创的“66度探险邮轮”“环球生态走廊”等创新项目吸引师生驻足。全球首艘极地探险邮轮“海神号”的发布,展现了小众高端旅游市场潜力;中科院科学家领衔的生态研学展区,则让师生感受到“科学+旅游”的跨界价值。此外,“丝路银龄·舞动广州”广场舞大赛等银发旅游项目,也为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旅游产品开发打开新视野。
师生现场参加研学游学主题论坛
观展结束后,旅游管理系老师张海燕、钟皓对本次观展作出了总结,他们提到“展会不仅是行业风向标,更是移动的课堂。”陈文君教授表示,“从国际趋势到本土实践,从理论模型到商业创新,师生们在展会中触摸到了文旅产业的真实脉搏,为教学科研与行业需求对接提供了重要契机。”
撰稿人:邓雅心、钟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