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分析云南大理民宿市场情况,以便开展进一步研究,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师生团队依托于云南大理“洱痕·白居纪”民宿运营的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于2025年5月6日在G304开展“云南大理民宿市场研究”专题研讨会。特邀管理学院副院长陈书星出席本次研讨会。研讨会以“学术交流”为核心,要求团队成员围绕市场现状、发展历程、消费需求及竞争格局四大主题展开深度探讨,通过案例分享、数据研讨,探索后疫情时代民宿产业转型升级的逻辑与路径。
首先,李羡文同学汇报了云南大理民宿市场研究的市场现状分析。她从四个部分进行介绍。第一,市场规模;在市场规模中,她介绍到大理州的民宿数量与占比、民宿规模和收入、经济贡献和客流量收入。第二,市场结构方面,她介绍到关于大理州民宿的集群化与高端化趋势、大理民宿等级数量数据、政策驱动的规范发展和政企协同与行业组织。第三,她从市场挑战切入,向我们说到大理民宿业供需失衡与价格竞争、同质化与运营成本压力和监管与生态保护压力这三方面。最后,她讲到关于大理民宿业的未来趋势。这一部分她讲到关于品牌化与差异化竞争、智慧化与数据驱动、金融与人才支持和长期旅居市场开发。
李羡文同学对市场现状进行分析汇报
陈俊杰同学通过对大理民宿市场的深入调研,系统梳理了行业从早期低价住宿到如今品质化发展的完整演进历程。研究发现,成功的大理民宿普遍注重将白族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美学相融合,通过"专属主卧"、苍山洱海景观房等特色空间和管家式服务打造差异化体验。当前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环保政策收紧等挑战,未来需把握"民宿+非遗/康养"等深度体验趋势,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时提升服务品质,以应对市场变革。这一案例表明,兼具文化内涵、特色服务和政策敏感性的发展路径,将成为民宿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陈俊杰同学分享了大理民宿的行业发展历程
龙星如同学分析和分享了大理民宿市场的消费者行为、客群特征及未来趋势。 当前消费者更倾向选择兼具文化特色与个性化服务的民宿。游客不仅关注住宿品质,还追求在地文化体验,如非遗手作、农耕活动等。价格敏感度分化明显,中高端民宿通过精品设计和文化增值服务吸引高消费人群,而经济型民宿则以性价比优势占据市场。客群画像显示,25-50岁人群是主力消费群体,占比近80%,主要来自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其旅行目的以休闲放松、摄影写生为主,月收入8000元及以上者占比近半,消费潜力显著。消费趋势方面,主题化、智能化与品牌化成为关键词。海景、婚礼目的地等主题民宿涌现,智能设备提升入住体验;英迪格等品牌加速布局,推动行业连锁化与综合化发展。此外,民宿逐渐成为深度文化体验载体,游客通过参与传统技艺学习等融入当地生活。龙星如总结,大理民宿市场正从单一住宿向多元化体验转型,未来需持续平衡品质升级与个性化需求,以应对竞争新格局。
龙星如同学汇报了消费者行为需求的研究
邓雅心同学对云南大理民宿市场竞争环境作了深度分析汇报,她汇报了大理民宿市场正处于从粗放扩张向品质化转型的关键期,未来竞争将聚焦文化深度、科技赋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非遗活化能力的品牌更具优势,例如引入白族扎染传承人教学可显著提升客单价,而甲马版画IP开发的沉浸式体验项目也验证了文化附加值的市场潜力。她分析了苍山骑行主题民宿整合在地车队资源实现冬季入住率反超行业均值,洱海生态民宿通过“水下监测志愿者计划”建立环保客群粘性。未来,文化符号的商业转化、技术驱动的运营效率、生态价值的产品创新,将成为品牌分化的核心变量。
邓雅心同学对市场竞争环境进行分析
同学们分享结束后,团队老师钟皓就同学们的汇报内容作了总结,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他提到“大理的每一间民宿都是文化载体,而我们的任务是让调研成果真正‘住进’民宿的日常运营里。”这让同学们都感悟道出研讨会核心价值。
通过本次研讨会的学习和探析,师生们都更加全面的了解了云南大理民宿市场的具体情况,为后续的学习研究以及实践调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管理学院将持续深化这一议题研究,以学术深耕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民宿空间中焕发新生。
团队老师钟皓作总结发言
撰稿人:邓雅心、钟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