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2025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老生代表文化与传播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杨嘉颖进行发言,为新生们带来了诚挚而宝贵的入学建议。典礼后,我们也有幸邀请到杨嘉颖接受采访。通过对话,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经验与见解,感受南国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记者: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学弟学妹们,怎么快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呢?您有什么建议呢?

  杨嘉颖:就像我在开学典礼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第一,保持好奇,勇于尝试。大学里有无数种可能,千万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寝室或固定的圈子里。多参加一些组织活动,多报名志愿服务,多体验不同领域的选修课,甚至主动申请项目研究。这些经历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拓宽你的视野、提升你的能力。第二,学会学习,更要学会思考。大学的学习不同于高中,它更强调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提问、乐于探讨,把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见解和能力。第三,珍惜时间,提前规划。四年的时间其实转瞬即逝。希望大家从大一开始就认真思考: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做好每一年的小目标、每一学期的具体计划。清晰的规划会让你更有方向、更高效地前行。第四,保持真诚,学会合作,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与同学交流合作,更要主动与老师沟通请教。遇到矛盾不急不躁,学会换位思考、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是我们顺利度过大学生活的重要保障。


  记者:高中和大学的学习节奏会有所不同,那您对他们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有什么建议吗?

  杨嘉颖:大学课程其实说实话进度挺快的,上课的内容多。我们需要在课前花些时间快速浏览专业课本,知道老师要讲什么,带着问题去听课,效率才会翻倍。不要在期末周才开始学习,把学习任务分解到每一天,坚持平时积累,我们才能够学得更加轻松,期末压力才会小。


  记者:刚刚步入大学,学弟学妹们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他们会渴望加入一些社团,那您对他们平衡学业和社团有什么建议吗?

  杨嘉颖:我觉得必须要把“学业是主线任务,组织社团是支线副本”的理念深入心中。明确我们的第一要务是学习。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再去参加社团活动。而且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不要盲目加入太多社团。选择一个真正热爱、能学到东西的核心组织或社团,深入参与进去。


  记者:对暂时没有明确目标的新生,您会建议他们从哪些小事开始探索呢?

  杨嘉颖:我还记得我的学长学姐跟我说的一句话:目标不是坐在那里想出来的,是试出来的。我们可以在选择选修课程的时候,多去听听其他专业的入门课以及感兴趣的讲座,知识的碰撞最能激发灵感。并且多和学长学姐、老师聊天,他们的经验和见解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甚至帮你发现意想不到的机会。以及多参加比赛活动,在一次次试错中发现自己合适的方向。


  记者:从大一到现在,您觉得自己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杨嘉颖:我更加有规划地去实践自己的目标,学会了为自己负责。大一的时候,常常会迷茫我要做些什么。我当时觉得学英语真的很难,一直在死磕四级,但总是考不过,也很气馁。在一次偶然机会下走上学习雅思的道路,并且考下了雅思,树立了对英语的信心。现在,我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会主动地去规划路径、搜集信息、寻找资源,然后坚定地执行。决策时不再单纯依赖父母或老师的意见,而是综合自己的想法后,做出选择并承担其后果。这种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觉,真的很棒。


  记者:您自己现在有明确的规划吗,如考研、就业方面的?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清晰的呢?

  杨嘉颖:我现在有比较清晰的规划,目前我的实习已经找好,考公和继续深造双线并行。这个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致是在大二下学期开始清晰的。通过大一、大二的广泛探索和实习实践,我排除了自己不喜欢的选项,并结合自身性格和能力,最终聚焦到了现在方向。然后我开始有意识地积累项目经验、寻找相关的实习,一切都是为这个目标铺路。


  记者:那您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祝福吗?

  杨嘉颖:愿你们在南国踏实起步,勇敢追梦,不忘初心,也无畏挑战。


  感谢杨嘉颖抽出宝贵时间分享经验。相信学长的心得不仅能为2025级新生提供学习与成长的方向,也能为后续学弟学妹们带来有益的启发。



(记者:杨嘉颖,周海茹)

(编辑:林紫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