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军,四川成都人, 汉族,中共党员,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教授、博士
本科就读于某军事名校,硕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教育系、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英语系作高级访问学者。曾任某军事名校英语教研室副主任,广东白云学院应用外语系系主任,曲靖师范学院双语教育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外语考试研究中心主任,成都东软学院外语系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兼职北大未名集团未名信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高端戏剧课程研发中心课程总监,广东省教育学会现代化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多语能力与多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教育学会研学旅行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学位与授予单位
博士:华南师范大学
硕士:西北工业大学
学士:某军校
访学:剑桥大学
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
学术特长
双语、三语及多语教育
英语教材研究
国际教育发展研究
英语教师培训
英语戏剧教育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多语能力与多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教育学会研学旅行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北京大学未名集团信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课程总监
云南省中小学“国培项目”小学英语学科首席专家
主讲课程
大学英语
科技英语
英语泛读
英语学习策略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
英语教材分析
英语教学论
旅游英语
西方文化简史
英语戏剧
主要课题与教改项目
1、《公园城市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与实证研究》,主持人,成都市社科基金项目,2024年度课题。
2、《高等学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全国民办高校协会课题,主要参与者,2022年。
3、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要参与者,2024年。
4、《国际小学英语教材比较研究》,主持人,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 年年度课题。
5、《多语微剧 APP》,主持人,代表甲方与成都东软学院信软系合作,2019 年横向课题。
6、《校园川剧国际化课程》,主持人,与四川省川剧院合作,2019年横向课题。
7、《环南海国脚语言教育政策及发展战略》,主要参与人排名第三,国家语委重点课题,2018 年 8 月结题。
8、《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研究》,教育部 2017-2018 年度国别和区域研究课题。
9、《小学英语主题式培训设计与案例分析》,2016 年曲靖师范学院国培计划专题项目。
10、《亚洲国家外语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主持人,2016 年曲靖师范学院校级课题。
11、《亚洲国家小学英语教材比较研究》,主持人,2014 年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
12、白水明德小学创建双语学校实验研究,主持人,2012-2017 年横向课题。
13、《地州院校双语教学实践研究》,主持人,曲靖师范学院 2009 年学校科研统筹项目。
14、《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三语教育比较研究》,主持人,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15、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小学综合英语教育实践研究》,课题主要参与者。
16、广东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研究,课题参与者。
17、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英语双语教学国际比较研究》,课题参与者。
18、云南省学前教育发展研究,2012 年省院省校合作项目,课题参与者。
19、云南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课题参与者。
20、2012 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实效性研究》,课题参与者。
21、2010 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跨界民族的多元教育与民族认同—以云南瑞丽傣族为例》,课题参与者。
专著及编著
1、《小学英语主题式培训设计与案例分析》,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 年。
2、《亚洲国家小学英语教材比较研究》,专著,中国商务出版社,2016 年。
3、《英语课型研究与课例实录》,专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 年。
4、《英语教材发展概论》,专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年。
5、《综合英语教学原理》,专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年。
6、《比较教育学--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第三主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年。
7、《小学综合英语》(1-5 年级 10 本)教材一套,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2007 年。
8、《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概论》,第二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年。
9、《最新710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讲义与试卷》,副主编,新华出版社,2007 年。
10、《新编大学英语 3 词汇突破记忆》,编者,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1、《新编大学英语 4 词汇突破记忆》,编者,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年。
发表论文
1、《国内外小学英语教材可接受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通讯作者,人大复印《小学英语教与学》全文转发,2025年。
2、《国内外小学英语教材可接受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基础教育参考》(中国核心期刊遴选)第8期,2024年。
3、Influence of online learning attitude in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l on the final grades, 第二作者,载于美国期刊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 (5): 383-386.
4、乡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式路径探索,第一作者,载于《疯狂英语(教师版)》(核心期刊),2017 年第 5 期。
5、基于展示课特征的英语教学模式剖析,第二作者,载于《课程教学研究》2015 年 07 期。
6、云南省学前教育发展对策研究,第三作者,载于《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 年第 02 期。
7、以拓展性阅读突破词汇瓶颈的实验研究,第二作者,载于《疯狂英语(教师版)》(核心期刊),2014 年第 2 期。
8、虚拟学习社区背景下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作,第一作者,载于《疯狂英语(教师版)》(核心期刊), 2014 年第 1 期。
9、Integrated English–A bilingual teaching model in Southern China,第一作者,入编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hina, 英国 Multilingual Matters 出版社,2007 年。
10、外语教材发展的演进特征及其走向,第一作者,载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双核心期刊),2009 年第 6 期。
11、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 South Chin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入编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across Greater China, 英国 Multilingual Matters 出版社,2011 年。
12、韩国新世纪小学英语教材评述,独撰,载于《中小学外语教学》(核心期刊),2008 年第 3 期。
13、新加坡 21 世纪小学英语教材评述,独撰,载于《中小学外语教学》(核心期刊),2008 年第 4 期。
14、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语言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第一作者,载于《大家》(核心期刊),2011 年第 6 期。
15、泰国多元化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特征及趋势,独撰,载于《比较教育研究》(双核心期刊),2011 年第 9 期。
16、外语教材发展的历程及其特征,第一作者,载于《中国俄语教学》(核心期刊),2009 年第 6 期。
17、国家外语教材发展的演进特征及其走势分析,第一作者,载于《比较教育研究》(双核心期刊),2009 年第 6 期。
18、新升本科师范院校课程设置调查与分析,第一作者,《云南教育》高教版,2013 年第 1 期。
19、云南省学前双语及三语教育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思考,《云南教育》高教版,2012 年第 4 期。
20、云南省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实效调查与分析,《云南教育》高教版,2012 年第 4 期。
21、泰国外语教育的多元化,独撰,转载于《教育》,2012 年第 3 期。
22、时尚、交际、综合---新加坡 21 世纪小学英语教材简介,独撰,载于《基础教育课程》,2008 年第 3 期。
23、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评述,独撰,载于《基础教育参考》,2008 年第 1 期。
24、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素质,独撰,载于《师资培训研究》,2005 年第 3 期。
25、英语中的形象化比喻研究,独撰,载于《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04 年第 6 期。
26、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第一作者,载于《现代中小学教育研究》,2003 年第 12 期。
27、关于词汇教学质量的研究,第一作者,载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 年第 1 期增刊。
28、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热点透视,第一作者,载于《空军工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 年第 3 期。
29、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第二作者,载于《空军工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 年第 1 期。
30、英语词汇文化意义的教学,第一作者,载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 年第 3 期。
31、2000 级本科生词汇状况调查与分析,第一作者,载于《空军工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 年第 1 期。
32、Chinese = 中国的?独撰,《英语天地》,1996 年第 4-5 期。
33、Chinese 都译作“中国的”吗?独撰,《英语天地》,1996 年第 3 期。
34、英语词汇的综合记忆,独撰,《高等教育研究》,1996 年第 3 期。
35、Bread and butter 中 and 的用法浅析,独撰,《科技英语学习》,1995 年第 8 期。
36、谈谈原因的表达法,独撰,《英语知识》,1995 年第 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