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久前落幕的全国西班牙语之星演讲大赛上,我校西语学院23 西班牙语2班的刘宇果凭借扎实功底与沉稳发挥,一举斩获全国一等奖;本届校运会 1500 米决赛中,她再传捷报,以6分06.85秒的成绩打破尘封14年的校运会纪录,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谁能想到,这位如今集“学霸”与“运动达人”于一身的女孩,曾因短跑成绩不佳自认“体育很烂”。而她的蜕变恰恰证明:超越自我,从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突破。

今年校运会破纪录夺冠合影
破纪录:一场“无心插柳”的胜利
刘宇果坦言,夺冠与破纪录对她而言是一场“意料之外的惊喜”。“我从未想过要打破纪录,只是告诉自己‘超越过去的自己’。”赛前,田径队朋友半开玩笑的鼓励让她一度怀疑目标的可行性,但正是这份“不拿也没关系”的坦然,让她卸下心理包袱,以最放松的状态冲过终点。
当她获悉成绩时,不禁连声感慨:“今天就像一场梦,从前想都不敢想的第一名,更是想都不敢想的校纪录,我居然都达成了。”这场胜利的背后,是长期积累的科学训练以及对过程的高度专注,她的训练体系包含有氧耐力、无氧速度、力量强化和恢复养护四大板块:有氧基础借助5 - 10公里长跑乃至半程马拉松来夯实体能;速度爆发运用倒金字塔间歇训练法增强冲刺能力;力量支撑通过健身房器械训练与专项力量练习同时推进;科学恢复则依靠跑后拉伸与身体养护保障状态稳定。
比赛当日,刘宇果起跑时便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前半程稳居第一集团。进入最后一圈时,她突然加速甩开对手,冲线瞬间引发全场沸腾。“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心跳与风声的合奏。”她回忆道。
回顾三年校运会历程,刘宇果的奖牌记录宛如一部书写着坚持与突破的个人史诗:大一初露锋芒,虽1500米与奖牌擦肩而过,但3000米首夺银牌埋下希望种子;大二稳扎稳打,1500米和3000米双双摘银彰显实力稳定性;大三全面绽放,不仅强势夺得1500米金牌并打破尘封14年的校纪录,更在4x400米接力赛中担任关键第四棒实现反超摘铜,即便3000米获铜牌仍较去年快一分多钟,实现自我重大超越。
蜕变:从“井底之蛙”到“长跑王者”
刘宇果与跑步的结缘始于小学五年级的一次顿悟。那时因短跑成绩不理想,她一度认定自己“体育很烂”,直到接触中跑项目才发现耐力天赋。 初高中阶段,她仅围绕操场训练两三圈,校运会能进前八已是佳绩。 真正蜕变发生在大学加入田径队后——学长学姐周跑量30多公里的训练强度让她意识到“过去的自己如同井底之蛙”,从此开启突破极限之旅。
如今,她已成长为能跑半程马拉松的“全能选手”,并在省级赛事中屡创佳绩:2023年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800米首破3分钟大关(2分58秒);2024年惠州马拉松:半马PB提升至2小时03分;广西贺州马拉松:再创个人第三好成绩2小时05分。


刘宇果参加比赛及马拉松现场
去年四月因胫骨伤病停训三个月的经历,反而让她学会“循序渐进”的训练哲学。“伤痛教会我敬畏身体,也让我明白科学规划比盲目冲刺更重要。”她说。
谈及马拉松的魅力,她眼中充满光彩。那种“万人齐跑”的氛围、市民与志愿者的热情呐喊、用脚步丈量城市的独特旅游方式,都让她深深着迷。“参加的每一个比赛都没有白费,它们都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印记,并促进了跑步成绩的提升。这正印证了那句话——‘人生的每一步路都算数’。”
更令她惊喜的是,在田径队她不仅收获了成绩,还邂逅了爱情。她的男朋友同样是一位长跑爱好者,正是他鼓励她尝试马拉松、积累跑量。“我们在一起后是学习与运动上的共同进步,并没有因为恋爱而抛弃个人成长,反而更有动力变得更好。”
回顾来路,她满怀感恩,感谢学校平台、田径队接纳、老师鼓励、学长学姐陪伴,也感谢勇敢尝试、坚持所爱的自己。尤其感恩田径队四位恩师,感谢李继东老师大一接纳并引路,给予入队训练和参赛机会,一句“重在参与”让她感受被认可的力量;感谢黄帅老师与陈接华老师大二悉心教导,让她系统学习力量训练知识,虽成绩不佳,但两位老师的包容鼓励让她温暖;感谢岳茜雅老师大三挽留鞭策,让她重归专业训练,明确反馈和严厉督促其追求突破。在她看来,老师们的信任栽培是她三年前进的重要动力。
平衡术:奔跑与书本间的“双赢密码”
作为专业排名第一的学霸,刘宇果将运动与学习视作相辅相成的飞轮,她分享的独特方法融合了坚定习惯、深刻自省与哲学思考,其核心远不只是时间管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智慧,具体体现为构建雷打不动的每日流程,无论下午跑步训练到多晚,洗完澡后都必须走出宿舍前往饭堂或教学楼自习,正如她所说“习惯只需二十几天就能养成,一旦养成,它就会如同肌肉记忆一般驱动你自动完成”。尽管再完美的计划也会遭遇内心抵触,比如跑步前总想着多休息一会儿、去饭堂或 H 栋学习时觉得既累又麻烦,但她的应对策略简单而有效——“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因为“当换好衣服来到操场就会感觉有动力,踏出宿舍门后会发现后续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累,我们总是把事情想得很糟糕,真正去做才发现其实轻而易举”,这种面对“开头难”的勇气正是跑步与学习共通的制胜法宝。




往年校运会荣誉瞬间
她的平衡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大一时曾因沉醉于“新手福利期”的进步快感而陷入失衡状态,每天疯狂跑 10 公里耗尽精力导致学业受影响,之后她学会合理分配有限精力,有意识地提醒自己“精力有限需留一部分给学习,体育训练不再一味追求高强度”,这次经历让她明白两者兼得的前提是精妙平衡而非单一领域过度透支。在她看来,运动与学习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飞轮,运动分泌的多巴胺让人神清气爽,“如果一天不运动,学习时脑子就像浆糊一样混沌”,而学习上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会让她心情愉悦,“这时去跑步就像一种奖励和庆祝的仪式”,科学证明运动能活化大脑,她用亲身实践验证了这一点,并强调除非在其中一项上过度投入导致失衡,否则两者完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最后,她道出兼顾二者最深层的价值在于构建更丰富、更具抗压能力的生命支点,“这会让生活支撑点增多,当某一方面受挫时,会想到‘我在另一方面也很出色’,从而不会轻易被打倒”。运动尤其是长跑与马拉松带给她巨大成就感,让她摆脱“书呆子”标签,优异的学业成绩则让她避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刻板印象,“大家都说我‘文武双全’,这让我十分开心,我向所有人证明了两者可以兼得,这是一种非常明智、非常划算的生活方式”。
校运会的荣誉递进,也是个人递进式成长的三级跳
从一枚银牌到两枚银牌,再到金牌、破纪录……这逐年递增的荣誉,直观地勾勒出一条不断向上、永不停歇的成长曲线。然而,比奖牌更闪耀的,是这条曲线背后的精神内核。当被问及为何能实现如此持续的突破时,刘宇果认为,其根源并非对胜利的功利渴望,而是一种更为纯粹和强大的力量。“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那种‘越挫越勇’的坚持。前两年不断留有遗憾,但我依然有勇气在第三年卷土重来,并取得突破。我从未想过放弃跑步,因为它早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对她而言,跑步是一种热爱,一种习惯,与是否拿奖无关。“可能正是这份不那么功利的心,反而让我能逐年提升成绩,最终获得更高的奖项。” 这种“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坦然,让她卸下了包袱,轻装上阵,从而跑出了最好的自己。她将这种“非功利”的坚持,上升为一种重要的人生哲学。
“眼光要长远,不能因为眼前的一次失败就被打倒。这只是一个瞬间而已。无论是跑步练就的体魄,还是学习获得的知识,这些东西都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你的身体和头脑里,别人拿不走。只要你去做了,就是稳赚不亏的。”
正是这种着眼于长远价值、享受过程本身的智慧,支撑着她穿越了暂时的失利,最终迎来了属于她的辉煌时刻。刘宇果的故事生动地证明:当你真正热爱并持续投入时,最好的结果,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如约而至。
刘宇果的故事印证了一句话:“人生的每一步路都算数。”从“专业学霸”到“长跑女王”,从课堂到赛道,她用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文武双全”。这场破纪录的胜利,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对所有追梦者的鼓舞——当你热爱并坚持时,最好的结果终将在不经意间到来。(通讯员 高彩云 图片由刘宇果本人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