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2日,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六届理事会换届大会召开。教育学院冯增俊院长、肖建芳副院长、翁琳副院长,科研处吴新玲处长等教师代表与会。此次大会聚焦“数字技术与教育融合”,我校学者团队在新一届理事会中出任要职:翁琳担任副理事长,吴新玲、肖建芳担任常务理事。

师生代表合影
冯增俊教授作为广东教育学会副会长、作为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的发起人和第五届专委会理事长回顾了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背景与发展历程。他指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其教育现代化研究既承载着特定的历史使命、契合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更具备深厚的学术基础,该委员会的正式成立离不开广东教育学会及众多热心教育人士的鼎力支持。未来的发展要重点考虑到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延续性,研讨AI崛起下教育现代化如何发挥更好的作用,进一步将理论落实到课程教学教材中,推动专委会更好地服务广东教育现代化实践。

冯增俊院长回顾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发展历程
在第六届理事会换届大会上,经大会审议,翁琳担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吴新玲、肖建芳担任常务理事,教育学院青年教师曾娇、张月琦、姚青兰等担任理事。

翁琳作主旨报告
会上,翁琳关于“STEAM教育驱动下的人才培养范式转型”的主旨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她表示,未来的课堂,将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输地,而是一个能系统性培养学生应对复杂世界、解决真实问题能力的赋能场。STEAM教育,正驱动着我们师范生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型”。她从时代需求引发的角色转变、核心能力的跃迁及师范生人才培养的“三重升级”进行阐述。在师范生人才培养的“三重升级”的路径发展上,她分享了我校学前教育师范专业嵌入“婴幼儿早期教育与照护指导”“无人机儿童教育与竞赛指导”的探索案例及《儿童文学与故事讲述》在STEAM里面引领下的教学课程改革。她强调,“AI+教师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学会操作某个软件,而是培养一种“人机协同”的思维模式与教学自信。是让我们未来的教师敢于并善于利用技术,去设计那些我们过去无法实现的高互动性、高个性化的教育体验。
教育学院学生代表借此机会,近距离接触教育现代化前沿研究,开启了一场学术探索之旅。“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坦诚说有的内容我还似懂非懂,但这也更坚定了我要进一步学好专业,争取考研上岸,靠近学术殿堂的梦想!”与会小张表示。师生合影照片中,大家脸上洋溢着对教育现代化事业的热忱与期许,这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的记录,更是广外南国商学院教育学院学子与教育前沿接轨的见证,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持续探索教育现代化的无限可能。(文:倪文珊、曹蕊摄影:倪文珊、张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