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石佑启聚焦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录入者:新闻中心-杜逢发布时间:2025-10-28浏览次数:118

本网讯 10月28日,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第95讲博雅大讲堂学术讲座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教授应邀作题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的讲座。校党委副书记赵福春主持会议,学校领导、党委委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副处级以上干部,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学生处、团委副科级以上干部,全体辅导员,青马班学员及团学干部等成员参加学习。

会议现场

党委副书记赵福春主持会议

石佑启教授围绕“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这一主题,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与法治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主要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道路不仅立足国情,更以制度创新为世界提供了全新的现代化路径,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而法治作为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贯穿现代化全过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质生活的根本保障。

主讲人石佑启教授

从历史维度看,法治与现代化相伴而生。自古希腊“良法之治”思想起,人类文明经历了从“人治”到“法治”的演进。在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石佑启强调,法治不仅是文明标志,更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规范权力、调整经济关系、保障权,为现代化提供制度基础和动力支撑。

他深入剖析了法治的双重内涵:法律既必须是体现公平正义的“良法”,也必须实现普遍遵守与公正执行的“善治”。唯有良法与善治相统一,才能实现长治久安。法治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分配正义、定分止争、构建信任。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法治通过明晰产权、维护公平竞争、稳定预期,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法治协调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防止权力干预,激发创新活力,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

法治也是社会高效能治理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基石。石佑启指出,法治的核心在于规范公权、保障私权,回应人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关切,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在法治各环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校领导现场聆听讲座

面对百年变局,石佑启特别强调涉外法治的战略意义。他指出,国际竞争日益体现为制度与规则之争。中国必须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运用法治方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他以1958年中国宣布领海宽度从3海里扩展至12海里为例,说明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从“被动接收”走向“主动创制”的智慧与担当。这一决策不仅捍卫了国家海洋权益,更被《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采纳,彰显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他强调,规则即权力,中国应加快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

最后,他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完善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赵福春在总结中指出,石佑启教授的讲座立意高远、思想深刻、案例生动,是一场高水平的理论盛宴。他要求全校党员干部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增强法治意识,提升依法治校能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文/杜逢 图/谢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