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0月27日10时,由广外南国科研处主办、广外南国教育学院协办的学术讲座“AI 时代大学生如何提升科研能力”在多语种大楼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总编辑、郭戈教授,主持人为教育学院副院长肖建芳教授;参会人员包括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马早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蔡静婷、广外南国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吴新玲、科研处平台管理科副科长张懿、广外南国商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冯增俊教授、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梁立为、教育学院王进军教授、郑圆皓博士以及对该讲座深感兴趣的莘莘学子;现场座无虚席,学术交流氛围浓厚。

报告厅现场
讲座在肖建芳教授的开场致辞中拉开帷幕。肖教授以节气为引,霜降时节象征着沉淀与积蓄,做学问亦然。肖教授指出,当下是需深度思考和战略沉淀的时代,AI深刻定义着科研范式,从文献检索到论文撰写,AI成为科研新伙伴,但同时也带来挑战:“当AI可以快速生成综述、预测结果时,我们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肖院长提出的“灵魂拷问”,精准切中了在场学子内心的困惑,并引出了本次讲座的核心命题——在AI时代,大学生究竟该如何做科研?接着,她隆重介绍了主讲人郭戈教授,诚挚邀请他分享洞见,为师生们拨开迷雾,指明方向。

肖建芳教授致辞
郭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且深入浅出,他结合自身丰富的教育研究、出版与管理经验,以身垂范,循循善诱,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启迪深刻的分享。首先他与在场师生讨论了教育问题,包括如何在大学期间进行创新性学习、如何通过研究提高学习效率并成就大学毕业后的幸福人生。他提到:“科学创新的黄金时段是18-19 岁,创新动力至关重要。教育强国,需要从科研做起。”同时强调了大学生志存高远、掌握科研方法的极端重要性,指出科研是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个人“弯道超车”的关键,并鼓励大家珍惜大学阶段的黄金创新时期,想别人未曾想、做他人未曾做,持续发力,成就不一般的人生。

郭戈教授进行授课
接着,郭教授分享了个人成长经历,包括高考制度对学生的影响、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尤其是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学习、体育锻炼、参与志愿活动以及撰写论文等方式提升个人能力和安身立命的竞争力。在讲座过程中,他以“怎么样才算是丰富的大学生活”与同学们互动讨论,在场同学积极踊跃地分享了自身对丰富大学生活的思考与认知。郭教授强调:“大学生活是学习、研究和活动的三部曲,缺一不可。学习是基础,研究是提升,活动是拓展人际交往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论文写作与学术研究方面,郭教授指出:“论文写作的结构至关重要,建议采用‘345三部分’的理想写作范式,强调逻辑性和分段的重要性。”同时,他还提到职业发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享了求职经历,强调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对职业发展的关键性,认为大学期间的研究活动和论文写作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作用显著。

现场观众
郭教授以多种核心期刊主编的经验,举例分享了论文写作与学术研究的方法,强调逻辑性与结构的重要性,并指出创新往往建立在深入理解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回顾自身科研经历如何改变人生轨迹,郭教授生动阐释了科研能力在职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鼓励学生将科研精神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
针对AI技术带来的冲击,郭教授认为,AI是强大的辅助工具,能极大地提升文献检索、数据分析等环节的效率,但它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性与独立思考能力。他告诫学子,在AI时代,核心在于“驾驭”AI,成为其“灵魂导师”和“战略指挥官”,而非被动依赖甚至被其取代。
在交流探讨环节,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就跨文化研究的方法、AI写作的查重规避、如何在文献中推陈出新等具体问题踊跃提问。郭教授一一给予了细致解答,他建议学术研究要“瞄准靶心,逐渐聚焦”,鼓励大家深入思考,勇于实践。与郭教授的对话更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到,当代大学生要善于在智能革命中找到属于自己的“C位”;选择所爱,热爱所选。




交流探讨环节
讲座最后,广外南国商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广外南国教育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冯增俊教授进行总结点评。他衷心感谢郭戈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认为其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必将激发同学们新的思想火花。冯院长进一步强调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科研创新对于推动高质量、高效能教育发展的核心作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学院重要科研项目,将综智双语的先进理念付诸服务社会提升专业素养的实践,知行合一,将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冯增俊教授总结点评

合影留念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与合影留念中圆满落幕。时值重阳登高之际,此次学术盛宴为南国学子在AI时代的学术道路上指明了登高望远、踏实前行的方向,激励大家以科研为舟,以智慧为桨,在知识的海洋中勇敢航行。(文/曹谨 图/苏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