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新闻】闫秋菊教授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语言景观多模态隐喻

录入者:新闻中心-杜逢发布时间:2025-10-27浏览次数:11

本网讯 10月23日下午,由学科建设办公室、科研处、教师发展中心以及西方语言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博士沙龙在多语种大楼H604智慧课室顺利开展。本次沙龙特邀西语学院俄语系教授闫秋菊主讲,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语言景观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为题,分享与交流其重要研究成果。我院青年博士参加沙龙,本次学术活动由西语学院院长助理余珊主持。

闫秋菊进行学术交流

闫秋菊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理论背景。她乡村振兴战略为宏观背景,融合了语言景观研究与多模态隐喻理论,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分析乡村公共空间中标牌、标语等语言景观符号的理论研究框架。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与《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政策文件,系统梳理了国家乡村发展理念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的语义演进,政策表述的转变反映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主体性与乡村治理的重视。

研究以广州周边多个乡村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文本分析与质性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语言景观中文字、图像、色彩、空间布局等多模态元素的协同作用。研究发现,乡村标牌在设计中注重与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的融合,如红色标语与绿色农田的视觉呼应、党徽与传统图案的结合,生动体现了国家政策与地方特色的有机统一。

沙龙的交流环节中,闫秋菊与与会教师展开热烈讨论。她结合自身的研究与论文发表经历,“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学术热点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见解,从学理层面揭示了该议题的研究路径与时代价值。她分享了自身对学术研究的心得体会,为我院青年骨干教师拓宽学术研究视野提供参考和启发。

会议交流环节

本次博士沙龙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活动有效激发了我院青年博士教师的科研热情,为推动跨学科融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注入了新的学术活力。(图/文 刘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