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5年10月10日,我校副校长、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铭玉教授与中心研究员孟华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第3232期“语言学”版块,合作发表题为“多维探析中性符号学的区分性原则”的理论文章。该文系统阐释了“中性符号学”理论中“区分性原则”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进一步拓展了符号学研究的理论边界,展现了该理论在跨学科与跨文化语境中的解释力与创新价值。
报纸刊印文章
文章指出,中性符号学作为一种新兴理论范式,旨在突破传统符号学中的二元对立思维,重构符号的动态平衡与跨文化解释力。其中,“区分性原则”作为该理论的核心要素之一,聚焦于符号内部及符号之间的异质结构关系,并从单一的语符和象符中分辨出内涵的语象二元编码机制,继而将同质的符内关系重新解释为异质的符际关系。
王铭玉教授与孟华教授在文中,从理论建构、艺术分析、传播实践三个核心维度切入,系统展开探讨。他们结合中国汉字的符号特性、西方文论的理论资源,以及当代传播领域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区分性原则”在解析复合符号系统、揭示符号主导关系等方面所具备的强大阐释力。文章进一步指出,在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深度交叉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原则为解码当代文化符号的深层结构、理解跨文化传播的符号机制,以及指导多模态符号设计实践,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理论支撑与方法论工具。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理论、学术专业报纸,在国内外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王铭玉教授作为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长期致力于符号学理论创新与跨学科融合研究;孟华教授在汉字符号学领域深耕多年,成果丰硕。此次,两位教授联合发表理论文章,不仅彰显了我校在符号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力与活力,也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符号学理论体系,贡献了“南国”智慧。(文/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 穆萧宇 科研处 王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