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0月9日,由广外南国科研处主办、教育学院协办的“用知识库打造最强大脑——助力本科生提升学习效率与职业素养”的学术讲座在F108召开。本次讲座由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彭伟强教授主讲,广外南国商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肖建芳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肖建芳教授对彭伟强教授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在场师生介绍了彭教授在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其在知识管理与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前沿探索。
肖建芳教授主持讲座
肖教授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进行开场白:“大家都知道二十四节气,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工作都与之息息相关。如今虽已过寒露,北方已然有了深秋的凉意,可我们南国校园却依旧温暖如春,这便是地域的不同。古人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这个“收”的季节,我们不仅收获大自然的馈赠,更应沉淀思绪,汇聚智慧,就像勤劳的蚂蚁,早早为过冬储备食物,虽我们在南国感受不到深秋的寒凉,但也要像蚂蚁一样,为未来做好准备。”
彭伟强教授的授课环节精彩纷呈。他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资料管理混乱、学习效率低等痛点问题,着重介绍了ima知识库与notebookLM两款数字化工具,并通过实操演示,向同学们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实现“资源整合+AI辅助+多场景适配”的强大功能。他指出,在学科学习中,通过这些工具可以快速提炼核心内容,优化复习路径;在教学实践中,能够高效沉淀案例素材,助力同学们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彭教授强调,掌握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能力,不仅能加倍提升学习效率,还能为同学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其在AI时代更加自如地应对各种挑战。
彭伟强教授讲座现场
讲座过程中,彭教授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多个方面。他指出,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应用和伦理等方面是当前教育中亟待加强的部分。通过介绍人工智能工具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他向同学们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同时,彭教授也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市场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他指出,传统知识是系统化的信息集合,而AI时代的知识则是动态流动的“活数据”,具有实时更新、跨模态整合和个性化推送的特点。
彭伟强教授进行授课
彭教授还以“综智双语教学”知识库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了如何将双语教育政策文件、核心文献、教材资源和教学实践案例进行整合。“知识的特性也在发生变革,知识图谱打破了学科壁垒,实现了教育学、心理学与AI的跨学科融合”他进一步分析了AI时代知识管理的新挑战。AI的加速更新导致知识碎片化、更新速度快,传统笔记和存储方式难以跟上,学生和教师面对过量信息时,筛选、判断和整合的成本大幅上升。同时,知识创造也从“权威中心”转向“人机协同”,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知识生产者。在AI时代,知识管理不再是简单的“记笔记”,而是需要建立知识体系,实现人机协同。
讲座最后,彭伟强教授通过二维码收集了同学们的反馈,了解同学们的“三个收获、两个行动、一个对老师的评价”。
图为部分调查答卷
最后,肖建芳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表示,这场讲座如同一场学术盛宴,让同学们“登高望远、心旷神怡”。她强调要把学术用于提升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应用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群体互动,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发学术共同互动与共生。最后她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期待: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讲座,通过AI建立知识库并积极使用,深耕积累,以此提升学习能力和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的变化。
肖教授总结发言
合影留念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彭教授的精彩讲解和实操演示,自己对知识库的应用和AI技术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充满了信心。(文/曹谨 图/梁恩桐、陈璐瑶)
相关链接:
彭伟强教授,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院长,“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教学名师”,广州外国语协会会长,深耕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技术支持学习、比较教育领域,聚焦数字化时代课堂革命与教师专业成长;主持广东省哲学社科 “十三五” 规划、教育科学规划等课题 20 余项,在《外语界》《高等教育研究》等 CSSCI 权威期刊发表论文 10 余篇,主编教材 4 部、编著 2 部,提倡 “AIGC 时代‘觉醒-体验-实践-分享’教师发展理念,策划并落地 AIGC 赋能教师培训,覆盖政策前沿、活力课堂、教学竞赛、学术研究全场域,推动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