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人物】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文佑云:以热爱深耕教育,用实干书写担当

录入者:新闻中心-杜逢发布时间:2025-10-11浏览次数:212

编者按】在南国商学院管理学院,提起执行院长文佑云,同事们总会用“有热情、肯实干、有亲和力”来形容她;学生们则记得,课堂上那个把复杂会计知识讲得通俗透彻,课后总耐心解答疑问的身影。如今,“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这一荣誉,为她25年的教育生涯再添一枚沉甸甸的勋章。这份荣誉背后,是她对教育事业炽热的爱,是面对挑战时永不言弃的坚守,更是从一线教师到学院管理者,始终以“育人”为核心的初心传承。 

文佑云工作照

从家庭熏陶到讲台坚守,热爱是永恒的底色

文佑云与教育的缘分,早在童年时便已埋下种子。“家里爷爷辈就有不少人当老师,小时候常听他们讲课堂上的故事,看着他们把知识传递给学生,那种满足感特别打动我。” 家庭的熏陶,让“当老师”成为她心中最早的职业向往。

这份向往,在大学时期逐渐清晰。彼时,她常主动帮同学辅导专业课,总能用简洁的语言把晦涩的知识点讲明白。“每次看到同学从困惑到理解,眼睛亮起来的那一刻,我就觉得特别有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快乐,让她更加笃定了教育方向。毕业求职时,第一次站上试讲讲台的经历,更让她坚定了这份选择——面试官对她清晰的授课逻辑、饱满的精神状态赞不绝口,那句“你很适合当老师”,成了她教育生涯的“入场券”。

从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到如今统筹学院发展的执行院长,25年扎根南国商学院,身份在变,但她对教育的热爱从未褪色。同事们说,不管是深夜修改教学方案,还是周末带队参加学术研讨,文佑云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为了打磨一门核心课程,她会反复推敲教案,模拟课堂互动,积极倾听学生的反馈意见,直到课程设计让所有人都满意。“面对困难不放弃,不是因为固执,而是知道这背后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容不得半点马虎。”文佑云说。 

文佑云受学术会议邀请作学术分享

从课堂深耕到团队领航,实干铺就发展之路

如果说对教育的热爱是文佑云的“初心”,那么“务实协作、积极进取”的工作风格,便是她带领团队突破创新的“利器”。从一线教学到学院管理,她的教育理念经历了一次关键蜕变“关注个体教学成效”,升级为“着眼整体育人与学院发展”,而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她和团队的心血。

推动会计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是她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区别于其他院校的会计专业做出自己的特色”文佑云没有盲目跟风,而是立足学校外语类特色,提出了“会计+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思路。为了让这一理念落地,她带领团队一次次走访企业、对接行业协会,最终与广东省管理会计师协会合作,创办了会计学(管理会计双语班)。课堂上,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同步提升实践中,学生能参与企业真实案例分析,这种“接地气”的培养模式,让南国商学院的会计专业逐渐形成优势。

“一个人的优秀不算什么,团队的卓越才是真的成功。”这是文佑云常挂在嘴边的话。在科研团队建设中,她总结出“信任、共情、激励”六字秘诀:信任团队成员,让每位老师都有施展才华的空间;设身处地理解大家的难处,比如为有家庭负担的教师调整工作节奏;用绩效奖励、精神认可等方式激发积极性,让“想合作、能合作、善合作”成为团队共识。过去三年,在她的推动下,管理学院成功获批省级研究基地、省级研究团队和省级产业学院,教师们的科研热情被充分点燃,跨学科合作成果不断涌现。

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文佑云更是倾尽全力。她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主动为他们争取教学竞赛、科研项目的机会,手把手教他们写教案、改论文;还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座谈会,倾听他们的困惑,为他们规划职业路径。这种“帮带的传承,让学院的教师队伍始终充满活力。 

文佑云课堂教学风采

文佑云参加学术会议留影

从荣誉加身到初心再启,笃行续写教育新篇

得知获评“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时,文佑云的第一反应是开心,紧接着便是感恩。“感恩学校给予的成长平台,感恩学校领导一直以来的信任与支持,也感恩团队伙伴的并肩协作。当然这份开心与感恩,也让她更清晰地意识到身上的责任,以更饱满的热情回馈教育事业

谈及未来3-5年的规划,文佑云的眼中满是期待。学科建设上,她要以省级研究基地为抓手,推动工商管理学科向“省级一流学科”冲刺;专业建设上,继续深化“专业+外语”特色,打造一批品牌专业,让学生的竞争力更强;师资培养上,完善青年教师成长体系,让更多年轻人快速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这些目标不是喊口号,而是要一步步落实。比如学科建设,我们会整合校内外资源,鼓励教师跨学科研究;专业建设会更贴近行业需求,和企业共建实践基地,让学生一毕业就能快速适应岗位。”

从家庭熏陶下的“教育向往”,到讲台前的“深耕细作”,再到管理岗位上的“领航突破”,文佑云用25年的坚守,诠释了“师者”仅要传递知识,更要传递热爱与责任。如今,带着“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荣光,她依然步履不停,因为她知道,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而她愿永远做那个“以热爱践行教育,用实干温暖人心”的赶路人。采写:杜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