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工作布置“翻转”会 建言献策学科发展之路

录入者:新闻中心-杜逢发布时间:2025-09-28浏览次数:10

本网讯 926日下午,我校在 C202 会议室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学科建设工作布置会。校一流(培育)学科带头人、硕士专业学位培育点负责人,各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学科工作负责人,发展规划处、财务处、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校级一流学科方向负责人及学科建设办公室人员参会。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吴新玲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吴新玲首先从学科制度与平台建设、校际协同与专硕合作点建设、学科资源整合与团队建设等维度回顾了上学期学科建设工作成效,同时对照年度目标梳理了当前学科建设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为新学期工作落实计划奠定基础。随后围绕学校部署的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学科建设核心任务进行一一落实和工作布置。重点明确五大攻坚方向:一是筑牢“制度基石”,完善学科管理体系;二是攻坚“申硕目标”,深化专硕协同发展;三是打造“学术平台”,突破学科融合壁垒四是依托“博士工作站”,激发科研创新效能;五是激活“交叉引擎”,构建国别区域研究新框架

吴新玲做学科工作总结及本学期工作计划报告

随后,5 位校级一流(培育)学科带头人,以及文化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3个教学单位负责人围绕学科建设指标任务进展与新学期学科建设重点工作,依次作汇报发言。

校级一流学科带头人汇报

文化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单位负责人汇报

接着,翻译、会计、电子信息、国际商务、教育5个专业硕士培育点项目负责人,详细汇报各培育点上学期任务完成进度以及本学期重点建设计划。

学院单位负责人与专业硕士培育点项目负责人汇报(部分)

议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围绕“专硕合作单位合作协议模板”《校级一流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专硕合作导师培养与管理办法》等学科制度、办法,组织参会人员进行发言和建言献策。大家各抒己见,从协议条款的严谨性、管理办法的适用对象及可操作性、我校培养条件、导师培养管理以及文件文字表述等方面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为学科制度完善贡献智慧。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还就学科建设资源配置、学科经费使用规范等问题与学科代表深入交流沟通。

王铭玉副校长作总结讲话

最后,王铭玉副校长作总结讲话。他首先肯定2025年上半年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强调学科建设是关键抓手,容不得丝毫松懈,务必始终紧抓不放、落到实处。针对学期工作,他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厘清专业与学科边界,明确学科对专业的支撑作用,避免混淆建设重点;二是强化年度目标管理,清晰划分各年度建设任务、建设成效,确保进度可跟踪、成效可衡量;三是严把数据质量关,要求各类建设数据比例准确、来源可溯,为学科评估与申报提供可靠支撑;四是区分问题与任务属性,既要定性分析学科短板,也要定量设定整改目标,推动问题精准解决;五是深化专硕合作拓展,发挥各学科力量,力争今年新增2-3个专硕合作点,为“申硕”储备资源。同时,王铭玉副校长对学科办工作提出有关要求:要抓紧推进配套文件出台,确保专项办法成熟后再发布;持续跟进博士工作站建设、学科分类评估、国别区域研究院筹备三大重点工作;落实一级学科带头人、院长学科负责人待遇,激发团队积极性;鼓励各学科保持“竞技状态”,根据发展情况动态调整排名,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此次会议既是对上半年学科工作的复盘,也是对新学期任务的系统谋划。王铭玉强调,各学科要把握发展机遇,锚定目标、狠抓落实,以深度思考与积极推进提质增效,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实现“申硕” 突破贡献更大力量。(文/学科办 张玉玺 学生助理邬敏婷,图/杜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