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进一步宣传和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提升资助育人成效,深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凝聚教育合力,今年暑假期间,学校组织学生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走访与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有序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工作,搭建起师生“零距离”沟通的“连心桥”。
余小玲走访学生家庭
家访工作启动之初,学生资助中心统筹部署,成立了暑期家访专项小组,明确人员分工与职责。部分学院由党总支书记亲自带队,与辅导员一同深入学生家庭开展慰问。各小组全面掌握受访学生的基本情况,细致梳理其家庭背景与在校表现,为家访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走访过程中,家访小组不辞辛劳,顶着炎炎烈日,奔赴广东广州、梅州、惠州、河源、茂名、湛江、韶关等多个地区,深入探访学生家庭。他们细致了解了学生的地域背景、经济状况、文化氛围与成长经历,围绕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向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详尽解读与暖心宣传,并代表学校送上精心准备的慰问品,将学校的关怀与温暖真切传递到每一位学子身边。
王黎明、叶志敏走访学生家庭
学生处副处长王黎明前往惠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入户走访。他与学生及家长促膝长谈,围绕学生在校的思想动态、学业进展、日常生活、实习实践及就业规划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交流,并一一解答疑问。他勉励学生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学习态度,树立信心、直面挑战,以坚韧意志克服暂时的困难。
计算机学院王同学的家长表示,深感荣幸和由衷地感激学校和各位老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与悉心指导。正是有了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孩子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茁壮成长。希望孩子能够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关爱,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最终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期待孩子在将来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王同学表示,非常了解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着节俭的习惯,从不随意挥霍,也深刻理解父母的辛劳与不易。在学习方面,他深知唯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每逢假期在家,他会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同时,他也由衷感谢学校对他的关怀,让他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追求进步的决心。
陈欣建走访学生家庭
文化与传播学院的周同学也表示,因为深知家庭的不易,父亲和奶奶已经为她付出了太多。所以,假期打工不仅是为了赚取自己的生活费,更希望能为家里分担一些压力。虽然家庭条件有限,但一家人互相扶持,让她觉得特别有力量。也非常感激学校的关怀,对未来的生活,她依然充满希望。
吉兴泉走访学生家庭
参加家访的老师均表示,通过此次家访,他们走进了困难学生的家庭,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资助”背后沉甸甸的育人使命。做好资助工作,不仅要以情用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与心灵世界,更要切实为他们铺就一条更平坦的求学之路——既要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也要缓解他们的心理负担。家访,是一次心与心的抵达。它让学校与家庭之间不再遥远,也让家长更加信任学校、携手同行。未来,他们将继续深化家校沟通,凝聚共育力量,助力每一个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远方。
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探索家访工作常态机制,搭建家校协同育人平台,提升精准资助水平,做实做细资助育人工作,形成全员协同、全程贯通和全方位浸润的育人格局,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通讯员 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