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经济学院是我校办学时间最长的学院之一,学科专业底蕴深厚。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数字思维与应用能力、国际化视野与外语优势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经济类人才。学院拥有多个省级一流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战略新兴产业专业及校级重点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4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产业学院及多个省部级研究平台。近年来,师生在决策咨询、学科竞赛、升学就业等方面成果丰硕,升学率与就业质量在全校名列前茅,展现了卓越的人才培养成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经济学院资深教授的深度解析,了解各专业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
教授介绍
段秀芳,经济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应用经济学学科带头人,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理事等。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国家一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负责人。在《国际贸易问题》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98篇(其中CSSCI等核心35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教育部和省社科等课题22项(其中国家社科1项,教育部3项,省社科等4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2部,5篇资政报告被政府采纳,曾获国家级科研奖励1项(专著三等奖参与),省部级等科研奖励8项,教学成果奖和课程思政奖励6项。
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投资、中国与中亚俄罗斯经贸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实践、边疆经济开放发展。
段秀芳教授生活照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大湾区数字经济贸易发展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全球数字经济贸易和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具备数智化思维和应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商务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数字营销、电商运营、大数据分析及以美业为代表的区域优势产业领域,从事数字经济分析、数字贸易磋商、运营和管理等业务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数字经济》《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结算》《跨境电子商务》《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大数据思维与应用》。
就业方向:国际采购专员、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市场营销、海外市场拓展、供应链管理、跨境投融资分析师、国际货运代理、保税仓储管理、跨境电商运营、海外社交媒体营销、国际品牌管理及政府与公共机构工作人员等。
问题解答
Q1:学习这门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特质呢?
1. 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敏感度
全球意识: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动态(如贸易政策、汇率波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理解不同经济体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文化适应力:能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的商业礼仪、宗教信仰和社会规范,例如在中东谈判需注意宗教习俗,在东亚重视关系建立。
2.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核心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如比较优势、要素禀赋)、国际金融(汇率机制、外汇风险管理)、WTO规则等。
实务技能:熟悉进出口流程(信用证操作、货运单据)、关税壁垒、跨境电商平台规则(如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
3.数据分析与工具应用能力
量化分析:熟练使用Excel进行贸易数据可视化,掌握Stata/R处理引力模型等贸易计量分析。
工具应用:了解贸易仿真软件(如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跨境电商数据分析工具(如Google Analytics)。
4.语言与沟通能力
语言能力:英语需达到商务谈判水平(建议雅思6.5+/托福100+),掌握第二外语(如西班牙语、法语)可显著提升竞争力。
谈判技巧:学习国际商务谈判策略(如哈佛谈判术),熟悉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信号(如肢体语言、沉默的含义)。
5.法律与合规意识
法律框架:熟悉CISG(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Incoterms2020贸易术语,了解反倾销、反补贴案例。
风险管理:能够识别贸易欺诈(如提单造假)、评估政治风险(如东道国征收风险)。
6.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学习:研究实际案例(如中美经贸摩擦对企业供应链的影响),提出应对方案。
新兴领域:关注数字贸易(如NFT跨境交易)、绿色贸易(碳关税)等前沿议题。
7.实践经验与职业素养
实习建议:优先选择跨国企业贸易部门、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或商务部驻外机构实习。
证书加持:考取国际贸易单证员资格证(如CDCS)、报关员资格证,或进阶证书(如CITP|FIBP国际贸易专家)。
8.技术适应力
数字化工具:学习使用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如Contour)、国际贸易ERP系统(如SAP GTS)。
9.道德与社会责任
可持续贸易:理解公平贸易认证(如Fairtrade)、冲突矿产合规等伦理议题。
具备这些特质的学生不仅能适应传统外贸岗位,还能在跨国企业的国际战略部门、国际组织或跨境电商新兴领域发展。随着全球价值链重构,对既懂贸易规则又能应对数字化挑战的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
Q2: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和升学深造方面表现如何?
就业市场表现
1. 就业率与行业分布
较高就业率:该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就业率普遍高于纯理论专业(如经济学),但略低于计算机、金融等热门领域。
行业集中度:
传统主力:外贸公司(约30%)、制造业国际部门(20%)、物流/货代(15%)。
新兴领域:跨境电商(增速显著)、国际咨询(高门槛但高薪)。
地域差异:沿海城市(长三角、珠三角)需求旺盛,内陆城市更多依赖本地外贸企业或转行。
2.核心竞争优势
优势:语言能力(英语+小语种)、国际贸易规则(如Incoterms)、跨文化沟通;适应跨境电商、国际物流等实操性岗位的快速上手能力。
劣势:若仅掌握理论知识,缺乏实习或证书,易被“同质化竞争”;技术类岗位(如国际金融分析)需额外学习编程(Python/SQL)。
升学深造方向
1. 国内升学
主流选择:
应用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方向):需强化数学基础(如计量经济学)。
国际商务专硕(MIB):侧重实务,适合就业导向学生。
院校层次:
985/211院校升学率约20%-30%,普通本科多选择双非或专项计划。
跨专业建议:可转向金融、管理科学与工程(需补编程)、法律(国际经济法)。
2. 海外留学
热门专业:
发展经济学:适合想进入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
商业分析(BA):需补充数据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奖学金机会:欧盟Erasmus项目、德国DAAD奖学金等对国际经贸背景学生较友好。
教授的建议:该专业就业面广但竞争激烈,薪资中规中矩,上限取决于细分领域深耕。升学选择灵活,适合希望保留国际化选项的学生。建议在校期间通过“语言+技能+实习”三角模型构建竞争力,避免沦为“万金油”型毕业生。
Q3:哪些行业或岗位对咱们学院的专业人才需求最为旺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广泛的就业选择,尤其在以下行业和岗位需求较为旺盛。这些领域通常需要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贸易规则知识、市场分析技能以及商务谈判能力。以下是具体的行业和岗位分类:
热门需求行业
1.外贸/进出口行业
主要岗位:外贸业务员、国际采购专员、单证员、报关员、物流专员
行业特点:传统外贸(B2B)、跨境电商(B2C)、供应链管理
代表企业:大型外贸公司(如中粮集团、中国机械进出口)、跨境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国际站、SHEIN)
2.跨国制造/零售企业
主要岗位:国际市场营销、海外市场拓展、供应链管理
行业特点:需要熟悉海外市场法规、消费者习惯及本地化运营
代表企业:华为(海外市场部)、海尔(国际业务部)、联想、ZARA
3.金融与投资领域
主要岗位:国际结算银行专员、外汇交易员、跨境投融资分析师
行业特点:涉及信用证、保理、外汇风险管理等
代表企业:跨国银行(如汇丰、渣打)、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国际税务咨询)
4.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主要岗位:国际货运代理、海运/空运操作、保税仓储管理
行业特点:熟悉国际贸易运输条款(如FOB、CIF)、关务合规
代表企业:DHL、马士基、中远海运
5.跨境电商与数字贸易
主要岗位:跨境电商运营、海外社交媒体营销、国际品牌管理
行业特点:需掌握Amazon、Shopify等平台规则及数字营销工具
代表企业:亚马逊、速卖通、TikTok Shop
6.咨询与国际组织
主要岗位:国际贸易咨询师、WTO政策研究员、国际发展项目协调员
行业特点:侧重政策分析、贸易争端解决(如反倾销调查)
代表机构:麦肯锡(贸易政策团队)、世界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
7.政府与公共机构
主要岗位:商务部公务员、贸促会专员、驻外经济商务参赞
行业特点:需通过公务员考试或选拔,侧重政策制定与执行
高潜力新兴领域
1.绿色贸易与碳市场
涉及碳关税核算、ESG(环境、社会、治理)咨询,适合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2.区域经济一体化服务
如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CPTPP等自贸协定的规则解读与合规咨询。
3.数字金融与区块链贸易
跨境支付(如加密货币结算)、区块链在信用证中的应用(如Contour平台)。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优势在于就业面广,但需尽早明确细分方向(如金融、电商、物流),并通过实习或技能学习增强竞争力。
师生风采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总决赛中斩获佳绩
走访广州亿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走访京东物流园
部分师生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