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24日下午,大学英语教学部在G301成功举办“高校外语教师课题申报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特邀国内知名翻译学专家赵友斌教授主讲。本场讲座旨在提升部门教师课题申报意识与实战能力,推动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讲座由大英部副主任王瑞英主持,科研处副处长许军到场指导,部门全体教师参会。
王瑞英副主任主持会议
讲座伊始,王瑞英副主任对赵友斌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述其在翻译研究、著作出版、课题主持及学术交流方面的卓越成就。
随后,赵友斌教授结合自身学术与评审经历,剖析了当前高校外语教师面临的科研挑战。他指出,在AI发展、学科边界模糊背景下,积极投身科研、申报课题对教师个人发展与学科生存都至关重要,也是提升自我、实现价值、保持学术活力的重要途径。
赵友斌教授主讲外语课题申报
讲座中,赵友斌教授梳理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市校级课题及等各类项目的特点、要求与侧重,并特别介绍了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时的选题、组队和联络出版社等方面的策略。此外,他还分享了课题申报的技巧,并通过生动案例强调了持续积累和积极主动的重要性,鼓励教师们积极申报课题,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
互动环节中,教师们踊跃提问,主要围绕“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和“译著研究资料获取”两大问题展开。赵友斌教授耐心解答,鼓励大家积极申报项目,并针对研究中的困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讲座现场
整场讲座信息量丰富,指导性强。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课题申报的宝贵指导,更激发了科研热情与信心,为部门营造了更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力推动了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文/大英部许嘉轩、蔡燕玲 图/大英部蔡燕玲)
相关链接
赵友斌,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布莱恩特学院院长,兼任南国商学院翻译与跨文化研究所所长、英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跨文化交流研究会副会长、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家留学基金委专家评委、教育部博士论文评审专家、珠海市翻译协会荣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新西兰文学。曾两次获国家公派留学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与英国剑桥大学。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广东省社科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二十余项;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八项及多项省市级重点课题。在Perspectives、《中国翻译》《中国外语》《外国文学研究》等国内外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编著三十余部,代表作包括Chinese Painting: An Intellectual History(美国学术出版社)、《中国文化外译系列丛书》《语境与翻译》等。曾获“南粤教坛新秀”“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暨南大学校长教学奖”“暨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并被新西兰怀卡托大学评为“杰出校友”。应邀于国内外五十余所高校进行学术讲座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