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春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4月22日下午,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之际,经济学院师生党支部联合举办了“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阅读新思考——读书分享会”主题党日活动,经济学院第一、第三党支部师生党员代表参加本次读书分享活动。
分享会现场
活动伊始,党总支书记卢少勇对本次活动的意义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全体党员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观,希望同学们将阅读与提高党性修养、加强专业学习和服务社会相结合,在书香浸润中筑牢信仰之基、夯实学识之基、厚植为民之基,让阅读成为砥砺初心使命、提升能力本领、践行责任担当的终身动力。
学生进行阅读分享
活动中,师生们分享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他们讲述了书籍如何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如何在迷茫时给予自己指引……这些分享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思想洗礼,大家还就人工智能与阅读的关系展开了热烈讨论,气氛活跃而融洽,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
分享现场
胡萍老师表示,很多学生更倾向于用AI“一秒生成论文、一键汇总书单”,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沉浸式地阅读。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快速获取信息,但却很难真正理解书中的精髓。人工智能虽然能够提供海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而阅读,尤其是深度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思维深度,避免被碎片化的信息所淹没。
陈小雅同学提到,阅读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方式,它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精神。人工智能虽然能够帮助我们传播文化,但无法赋予文化以温度和情感。当我们阅读一本经典作品时,我们不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时代的精神,这种文化的传承是人工智能无法复制的。
蔡睿同学谈到,尽管人工智能让阅读变得更加便捷,但它仍无法替代纸质书带来的那种独特体验。捧着一本散发着墨香的书,一页页翻阅,那种沉浸感是电子设备无法给予的。AI有时候也会让人们陷入信息茧房,限制了阅读视野。
合影留念
春日读书正当时,一寸光阴不可轻。此次读书分享会主题党日活动,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更让大家在AI时代重新审视了读书的意义。大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与阅读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阅读资源和更便捷的阅读方式,但我们也需要警惕它可能带来的碎片化问题。通过深度阅读和有选择性的阅读,我们可以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好地发挥阅读的价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文/何君君,图/蔡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