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增强大学生的反诈意识,提升反诈技能,深化大学生对各类诈骗手段的认知,有效遏制校园诈骗案件的发生,筑牢校园反诈防线。4月16-17日,文化与传播学院精心组织开展了以“明眸识诈,青春护航”为主题的系列反诈宣传活动,组建16支反诈宣传小队,以进宿舍、下班级多措并举的宣传方式,将反诈知识广泛传播至校园、班级、课堂及网络等多个领域,多维度构建全方位反诈防护体系。
冯钿书记发言
4月16日,文化与传播学院在F108举行反诈宣传志愿者培训会,会议由文化与传播学院微光青云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黄泳茵主持,文化与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冯钿和第三党支部书记杨若颉出席,60 余名志愿者参会。黄泳茵老师在会上介绍了本次反诈宣传活动的具体形式与工作安排,此次反诈宣传将采取进班级和下宿舍相结合的方式,力求覆盖学院全年级全专业学生。
反诈宣传物料
为达到宣传效果,服务队制作了反诈宣传单张、反诈文件袋、小扇子、KT板等物料,并挑选反诈视频和知识题库,确保宣传活动有序开展,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识别骗术。黄泳茵老师特别强调,志愿者在宣传时务必向同学们告知学校保卫处及辖区派出所电话,方便大家遭遇疑似诈骗时能快速联系相关部门,及时处理,还对反诈宣传内容、宣传流程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冯钿书记在总结发言向志愿者们分享了多个校园诈骗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师生们揭示了诈骗分子的惯用手段,告诫大家“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求文化与传播学院学生务必保持警惕,切勿贪图小便宜,同时也表明此次反诈宣传活动要落实到位、宣传到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反诈知识传递给每一个人。
志愿者下宿舍进行宣传
培训会结束后,微光青云志愿服务队组成16组反诈宣传小队分别进入学生宿舍和班级开展反诈宣传活动。在下宿舍时,志愿者们向学生发放反诈宣传手册,并进行面对面讲解,宣传手册聚焦网络刷单、冒充公检法诈骗等常见电信诈骗手段,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清晰呈现诈骗套路,还进行反诈知识问答,题目紧扣近期高发诈骗案例,对回答正确者送上小礼品以示鼓励。此外,志愿者们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为同学们讲解反诈要点,反复叮嘱大家务必时刻保持警惕,谨慎防范电信诈骗陷阱,并提供学校保卫处及派出所电话,以便同学们寻求帮助,让反诈意识深深扎根学生心中。
班级宣传现场
在班级中,志愿者们播放大学生防诈骗微电影《迷途》,影片通过典型案例还原,如大学生网恋贷款、轻信网络不明链接等,生动揭露了多样化的诈骗手段,直观地展示出诈骗带来的严重后果,这种看得见、记得住的宣传方式,让反诈知识悄然融入同学们脑海中,为学子们点亮一盏安全“警示灯”,时刻提醒同学们牢牢守护自己的“钱袋子”,且在遭遇可疑诈骗情况,应第一时间拨打派出所求助电话,以便及时阻断诈骗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随后在现场,宣传小队组织了反诈知识问答,涵盖选择题、判断题、情景分析题等多种形式,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答对者获得均获得一份小礼品,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不仅让同学们学到实用的反诈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收到一致好评。
此次“明眸识诈,青春护航”反诈宣传主题系列活动覆盖文化与传播学院24间宿舍、10个班级共600余人次,全方位、深层次地帮助学生拓宽了防骗视野,进一步增强了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接下来,学院将持续深入推进反诈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致力于营造更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切实守护学生的财产安全。(文/杨雨鑫、卢君怡、黎懿慷、黄泳茵、梁秋燕 摄影/黎嘉雯、陈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