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关义副校长关于我校教育改革的文章被新华网刊载

录入者:新闻中心李阳发布时间:2024-10-12浏览次数:141

编者按近日,我校副校长王关义教授的文章《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 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新华网刊载。文章详细介绍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展现了我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关爱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的积极成果。此次刊载不仅提升了我校的知名度,也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全文阅读

大家谈|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一体化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高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的基本路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作为一所本科层次的民办高校,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创办于1996年,伴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壮大,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聚焦社会发展急需,设立本科专业,培养紧缺人才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最本质的要求。作为民办本科院校,广外南国商学院始终聚焦社会和产业发展急需,设立本科专业,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

立足外国语言和商科优势,培养紧缺人才。为避免学科专业领域的重复建设、同质化发展和资源浪费,高校必须在体现优势和特色方面下功夫。遵循这一思路,广外南国商学院始终在凸显“外国语言优势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突出”办学特色。在专业设置方面,高校的专业设置要对社会职业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响应,跨学科设置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必然趋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以社会需求为风向标,学生就业率高。适应社会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做实专业,建构市场引导、开放动态的专业建设机制,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群,特别是具有本校学科特色和优势的专业,把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化为专业优势,建立专业建设预警机制,完善专业预警、推出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多年来,南国商学院紧盯社会需求变化,以社会需求变化为风向标,优化专业招生和培养,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位居广东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也逐年提高。

聚焦学科专业交叉,推动融合发展,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强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发挥专业资源优势,深化育人模式创新,秉持外语特色,致力于“外语+”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专业建设重视深度交叉融合,学校依托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优势,通过“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等多种形式培养复合型人才,不断优化调整学科结构,构建以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一级学科为主体,打造文、经、管、工、教、法、艺等学科门类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推动跨校交叉培养,学分互认。首次开设辅修学士学位和微专业,推进“专业+法学”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科研建设“开花结果”,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拥有10个省级科研平台。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产教融合,培养急需人才

学校聚焦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围绕大湾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多方联动聚力,促进学生就业供需“双向奔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适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搭建合作平台、创新育人载体、建立协同机制,与国家大湾区战略同频共振,与经济带、城市群、产业链的布局紧密结合,提升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和贡献度,建立了一系列产教融合平台和载体。

聚焦以学生为中心,关爱学生,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持续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协同配合、优化精准服务,将育人作为资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资助育人体系机制、创新资助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水平,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关心学生,使他们能够安心、热心、舒心地在学校完成学业。

聚焦国际化办学,构建多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立足学校外语类学科专业优势,学校瞄准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坚持开放办学,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扩大国际合作高校范围,着力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与国(境)外大学、科研机构、国际组织以及企业的实质性合作,积极探索联合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途径。广泛开展与英语国家及以非通用语种为母语的国家高校的合作,巩固并深化学校多语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色;建立海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毕业生境外升学专项指导;培养来自全球的各层次国际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