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冬开讲思政第一课:发扬五四精神 担当责任奋发有为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9-25浏览次数:567

  本网讯 9月24日,党委书记、副校长黎冬以“爱国·奋斗”为题开讲本学期“思政第一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师与2019级学生共同聆听了这堂课。

 

 

同学们在认真听讲(谢丰 摄)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党委书记、副校长黎冬为同学们开讲“思政第一课”(谢丰 摄)
 
  黎冬和同学们分享并学习了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黎冬从历史角度出发,讲述了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发展,他归纳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提出的六点要求: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并对每一项要求进行阐释,希望南国青年学生不负总书记殷殷期待,担当责任奋发有为。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广大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黎冬以“戊戌变法”的六君子、同盟会成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和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为例,论证了中国梦是当代青年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学生要自觉坚持“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他以杨靖宇、江姐、陈树湘和赵一曼等抗日英雄为例,告诉同学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黎冬讲述了“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爱国故事,他告诉同学们要及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将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自媒体和互联网上的信息要做到理性分析,不信谣,不传谣,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声誉,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青年应以梁启超、李大钊、周恩来等伟大人物为榜样,要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作为青年更要责无旁贷,为2050年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贡献。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黎冬与同学们分享了“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人民科学家”南仁东的故事,勉励同学们要用自己的青春、奉献和坚守闯出一片天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黎冬希望同学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无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当代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认知水平、思维视野和思想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黎冬以时代楷模张福清和杜富国为例,希望同学们要有奉献精神,汇聚新时代奋斗的强大力量。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这是习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黎冬也借此希望南国青年学生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记者 连欣纯)
 
 
 
 
 
时间:Sep 25, 2019 4:39:00 PM   

录入者:谢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