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1日,为期三天的教职工培训圆满落幕。本次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学校发展、教学科研、信息技术、师德师风、行政管理等方面作培训,为教职工“加油充电”。
培训现场 (陈汝佳 摄)
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工作坊:教学科研两手抓
由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持,邀请校内专家张学谦、张映先、徐文贤和王毅四位教授为中青年教师进行了四场科研能力提升工作坊,分经管类、外语类、信息技术类和人文学科类等四个会场同时举行,各学院中青年教师参与其中。四位专家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为中青年教师作学术引领,讲座让中青年教师获益不浅,获得全体中青年教师高度的赞誉。
工作坊现场 (陈汝佳 摄)
周安宁:加强信息技术,跟紧时代步伐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周安宁教授在C201学术报告厅以“加强信息技术,跟紧时代步伐”为主题分享前沿科技信息,旨在激励教师们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把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周安宁讲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作用 (陈汝佳 摄)
“信息领域不断创新,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还有类脑计算、量子计算等将可能登场。”周安宁以马云的“无人超市”为例,他说,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物联网,科技的发展就创造了很多旧时代不可想象的事情,而教师的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呼吁在座的教师要主动掌握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周文贵: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
9月1日,教务处长周文贵教授从自己的求学经历和职业生涯入手,分享了自己几十年从事教育事业的心路历程。他认为,为师者应该情系三尺讲台,要有神圣的职业使命感,常怀敬畏之心;在教与学方面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把学生看做是能用真诚情感交流和平等思想沟通的朋友,对学生有爱心、用心,做好传道授业解惑之责任。
周文贵发表见解 (陈汝佳 摄)
周文贵认为,动手能力是低层次的能力,大学培养人的应该是更高层次的人文精神层面的能力,这才是学生毕业五年十年之后还可以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教师在教给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要做到以某一专业为依托,教会学生思考和探索世界的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周文贵认为,对高校教师来说,科研之于教学恰如朱子所吟渠之活水,他借此鼓励教师们要注重科研,有研究才能成就学问和大师,并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
马早明:国际高校教师发展经验借鉴与本土实践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马早明教授从《教育研究百科全书》中关于大学教师发展的内容着手,指出高校教师发展是指为保持和促进高校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发展,使他们在特定的院校中完成各种任务的项目、活动、实践和策略。教师发展分为教学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等三个层面,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师工作环境以及促进教师成长。
马早明讲解国际高校教师发展的经验 (陈汝佳 摄)
马早明简单介绍了世界大学的源起和功用,强调了教学是大学最基本的功用。马早明认为,高校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教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他主张学校多组织相关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让教师资源在实践中得到开发,达到教与学的共赢局面。
此外,教育技术、行政工作、辅导员工作、学校管理制度等专项培训也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专业人员和新入职人员能力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赖志立为教职工培训作总结。他说,本次培训历时3天,时间安排科学合理,培训内容充实,主题多元,形式丰富,涵盖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他希望全体教职工通过培训,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在新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陈汝佳)
时间:Sep 3, 2017 5:14:00 PM
录入者:陈汝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