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实习记者 邵玺诺 林泽蔓 覃金兰 蔡冰)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校于12月15日下午召开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会暨“两学一做”专题讲座,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受邀为我校全体党委委员、思政部全体老师、全体教工党员和部分学生党员代表做了题为《全面从严治党走进新时代——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的讲座。党委书记黎冬主持本次讲座。
陈金龙主要从意义和措施两个方面对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做了全面阐述和解析,新形势下“从严治党”是此次讲座的核心内容。

会议现场(卢思扬 摄)
“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
陈金龙从三个方面入手,简述了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意义。第一方面他提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支撑。他谈到,“四个全面”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考察江苏省时提出的措施,也是对十八届六中全会议题整体设计的依据。他认为,新的“四个全面”与“三个全面”相比,布局更为完善,特别是注意到了什么该抓,什么该放。
第二方面他列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起点以及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五大特点,来说明理想信念对党员的重要性和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他强调,治党工作不应该只是抓关键、抓少数,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同样犹为重要。而后,陈金龙通过展示十八大以来的十一轮中央巡视图,简述了巡视工作成果,特别强调了“回头看”与“再震慑”的效果以及防腐反腐手段更新的意义。
第三方面陈金龙讲到领导核心的确立对六中全会的意义,强调了“核心”的重要性。他说,南海问题、反腐问题、共识问题突出了治理国家需要核心领导的问题,由此,六中全会提出确立中央权威的重要表述。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要从党内生活开始
“有党政就有政治生活。党要管党,要从党内生活管起;从严治党,要从党内生活严起。为了彻底贯彻从严治党这个主题,必须要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陈金龙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与核心,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前提条件,它不仅对党员具有教育、改造、管理、监督作用,而且对领导班子的能力提升和党组织的凝聚力起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党处在个人主义、宗派主义、任人唯亲盛行的危险时期,因此面对现存的突出问题,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显得尤为重要。
从历史经验的总结来归纳其重要性,陈金龙举例分析。他从红军长征胜利原因、公审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以及文革时期党内生活混乱的状况入手具体阐述其观点:“红军长征之所以走向胜利,与党内政治生活由不正常走向正常有很大关系;而判处功臣刘、张二人死刑的决定,也体现了党性原则,对党内清正廉洁具有重要意义。”

陈金龙:聚焦党内监督是改善政治局面的重要一步(卢思扬 摄)
党内生活的基本目标在于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改革和自我提升能力,从而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陈金龙还就《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及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部《准则》的联系与差异,强调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继承性与发展性。
监督是法律法规有效进行的前提
陈金龙提出,虽然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党内规章进行了完善与补充,但没有监督,党章、党规、党纪就无法在全党有效执行。因此,为达到更好的监督效果,十八届六中全会对监督机制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其中包括对纪委、纪检组体制的完善、对巡视制度的改革以及对反腐力度的加强。从2014年到2016年9月,我国追回外逃人员2210人,其中国家工作人员就有363人。通过数据,陈金龙表示,权力需要监督,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并强调,十八届六中全会中聚焦于党内监督的举措是改善政治局面的重要一步。
“下梁正”需领导干部起表率作用
陈金龙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就是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做到“上下兼治,以上率下”,即在党内监督上起主导作用和在党内生活中起表率作用。他说:“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他还指出,十八届六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的“规范党和国家领导生活待遇”的举措是“从严治党”的良好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