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加紧建设省级同声传译教学示范中心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2-13浏览次数:1956

  在前不久校庆重要学术活动“中外校长论坛”中,我校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大会现场出色完成多语种同声传译工作,获得与会嘉宾肯定与赞许。为进一步突显我校外语特色,推动同声传译专业人才培养,我校英语语言文化学院乘势而上,多措并举,积极推进省级同传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本网记者采访沈三山院长(黄沐瑶 摄)


  我校英文学院院长沈三山说,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对外贸易以及对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因此越来越需要口译方面人才。而我校扎根广州,在地域服务方面,有责任用外语向外籍人士介绍岭南文化;同时,珠三角地区外贸型中小企业众多,发展迅速,培养口译人才服务于这些中小企业正是是我校立足于外语特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做出的准确定位。他表示,社会形势与人才需求双重推动下,我校翻译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再上新高。目前,英文学院翻译专业将参与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申报工作。沈三山认为,笔译一直以来都是我校翻译专业的强项,但外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语言不光是书面的传播,还有通过演讲、讨论和论坛的口头传播,因此,我校翻译专业应做到笔译与口译“比翼齐飞”,均衡发展。正是口译方向在学科建设上还有巨大的潜力和提升空间,英文学院提出了建设省级同声传译教学示范中心的构想。




我校教师与广外大同传实验教学中心老师交流


  构想形成,还需要促动,沈三山表示,担纲今年校庆重要学术活动“中外校长论坛”同声传译工作就是对英文学院最大的促动。在我校筹备“中外校长论坛”期间,督学顾也力建议充分利用并发挥我校自身外语人才资源优势,让英文学院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部分老师担纲论坛现场同声传译工作。经过五周的集训,老师们最终出色完成了任务。这一次历练一方面给参与论坛现场同传工作的老师们极大的鼓舞,让大家看到自身的潜能和进步的可能;另一方面也让英文学院更加坚定地意识到:我校有同声传译资源,可以建设一支同声传译队伍。

 

  正是在这次成功实践的促动下,英文学院加紧了省级同声传译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步伐。本月初,该院口译团队一行四人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同声传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调研,就同传实验室的设备与维护,同传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如何利用同传室建设好课内外口笔译实践平台,以及如何组织学生参与交传、同传教学与实践并参与社会语言服务等问题,向广外同仁取经。此行令四位老师深刻认识到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向学院汇报调研成果时,老师们表示,今后需不断加强我校不同学院、不同语种间的资源整合,加强协作,同时也要在硬件建设、管理体系、机制建设方面,与学校相关各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力争将我校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建成标准化,并在省内同类高校中产生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示范中心。


 



在跨国远程教育实验室参观

 


  谈及同声传译教学示范中心的具体建设,沈三山表示,在我校已有的同传实验室基础上,不仅将购置新的硬件设备,还将引进带有丰富语料库的翻译实践软件系统平台。在师资发展方面,让老师和同学接触口译的技能训练,从交替传译到同声传译循序渐进地发展,使同传实验室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不仅依靠软硬件设备强化同传教学,英文学院还将充分利用校园资源为老师和学生创造同传实践机会。沈三山说,一方面我校外教和留学生的人数正逐年攀升,他们对中国文化都抱持着极大兴趣;另一方面学校开设有“中华文化通识课”,目前授课对象还只是我校本国学生。如果把外教及留学生请进通识课堂,请英文学院、东语学院、西语学院的师生为主讲老师的授课做现场翻译,一来将满足外教和留学生了解学习中华文化的需求,二来也为我校师生创造了锻炼翻译技巧、实践同传能力的平台。基于这一想法,英文学院已经做出《多语种同传训练参与中国文化讲座实施策划》,他们期待随着同声传译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推进,“中华文化通识课”将成为彰显我校特色的同传教学与实践平台。


 



我校英文学院教师正在试用同传设备

 


  沈三山还表示,当教学与实训基础夯实后,我校可以举办民办高校口译技能训练研讨会和独立学院同传邀请赛等学术活动,扩大我校师生与外校口译专业师生的交流,更多地获取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升学术素养与专业技能,从而把我校同传教学活动推上新高。


  “表面看起来是一个同传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实际上是整个英文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 沈三山强调说。他认为,同声传译教学示范中心的建成将强化我校翻译专业教学水平与实力,并将促进翻译专业向笔译、口译学科方向的细化,不仅有利于学校今后的招生也有利于学生就业。(记者 江萌萌)


 

时间:Dec 13, 2016 2:36:00 PM   

录入者:刘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