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题】“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专题讲座校庆日开讲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27浏览次数:1186

  本网讯(记者 叶善恩 实习记者 蔡冰 蔡宛彤 张家雨)“我们是高等教育大国,为什么不是高等教育强国?”“民办高校怎样更自信、自强、自立?” 11月26日校庆日当天下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康凯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季平分别就这两个问题为我校教师举办了一场专题讲座。我校常务副校长赖志立主持讲座。




会议现场(陈漫 摄)


双视角下的中国高等教育


  康凯首先祝贺我校建校20周年。接着他以“走向高等强国教育的质与量”为题,围绕“强国”的概念和衡量标准展开阐述。在他看来,强国即是一个国家强大综合国力的表现,综合国力体现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与教育分不开。


  谈到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康凯分别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视角进行剖析。微观视角下,当前高校专业教育存在缺失,比如未将专业思维训练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以创新创意创业为内涵的竞争力培养不足。因此,他提出四个提高专业教育质量的理念:会思考、能实战、不作弊、善合作。




康凯: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陈漫 摄)


  康凯特别提出“专业思维训练”,他认为,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它们的共性就是联想,因此“教师要在自己的专业教学上有训练学生思维的安排与设计”。


  从宏观看,通过中国与美国等国家各自的人均GDP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关系分析来说明大学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发动机和原始动力主要之源。数据表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的国家社会已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他因此提出,我国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民办高校:形势严峻更需自信、自立、自强


  季平主讲的题目是“民办高校要自信、自立、自强”。她指出,我国民办高校正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总结起来可归纳为五大方面:一是在生源竞争中处于劣势;二是师资队伍不稳定,特别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三是办学资金短缺;四是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办学自主权落实不到位,同质化现象严重,特别是在招生方面。面对这些问题,民办高校怎样更自信、自强、自立?季平认为,严峻的形势下,民办高校坚持自信、自立和自强显得尤为重要。民办高校的优势在于市场嗅觉敏锐、办学自主空间开阔、教育去行政化更彻底、改革内生动力更强,关键要抓住关键环节,推进转型发展、内涵发展,才能提高自立能力。而在提高自强能力上,民办院校要有运行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和有社会认可的办学特色和声誉。



季平:办高校要选择好自己的办学道路(陈漫 摄)


  谈到办学特色,季平强调,办高校要选择好自己的办学道路,调整好自己的办学定位和目标,定好规划。通过创新实践,特色办学,为人才培养开辟新的途径。


  讲座最后,赖志立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我校迎来建校二十周年的同时,也进入了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一时间节点上,本次讲座极富启示意义,启发学校领导和干部认真思考学校今后的教学理念、教学质量、办学定位以及办学特色。他勉励我校教职员工思考的同时加以实践,创造学校更美好的未来,早日实现“南国梦”。


时间:Nov 27, 2016 5:35:00 PM   

录入者:黄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