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学期伊始,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对部分课程教学考核方式进行试点改革。改革的具体措施是按不同专业挑选了6门核心课程,其中包括货币金融学、电子商务(双语)、国际贸易学(双语)、国际贸易学、证券投资学(双语)、微观经济学,学院制定详细措施方案,由6位任课教师配合,将课程的成绩比例调整为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力求改变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临时抱佛脚的学习习惯。

汇报总结大会现场
6名任课教师积极进行前期准备,根据各自专业性质提出改革方案。学院加大跟进力度,进行中期检查。去年12月底,学院召开课程改革汇报会,参改教师对一学期以来的课程改革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学校督学顾也力,常务副校长赖志立,副校长熊匡汉、王心洁等校领导对经济学院课程改革给予充分肯定及鼓励,同时也根据实际提出建设性意见。校领导认为,经济学院工作有效率,敢于推陈出新,但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须下大力气在改革目标、达成情况、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和总结,拿数据成果说话。
今年3月3日,经济学院召开课程改革汇报总结大会。杨建民、徐友光老师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汇报总结实施课程考核改革措施和方法、对学生学习产生的阶段性效果进行分析,介绍了课程考核改革的经验,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李庚寅院长讲话
李庚寅院长说,课程考核改革带动了教学内容变化和教学方法变革。一是更加注重平时考核,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二是更加新颖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和投机取巧的考试心理;三是更加高质量的教学要求,提高任课教师的授课水平。据了解,经济学院将继续深入推行课程考核改革项目工作,并逐步进行推广。(经济学院 成晓星刘淳媛 宋苑虹)
经济学院邀教授指导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工作
又讯 3月3日下午,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在F204举行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预答辩会,邀请5名教授组成答辩专家组对项目申报工作进行指导。答辩会由李庚寅院长主持,全体教师参会观摩学习。
预答辩以现场陈述、现场答辩和面对面点评的形式进行。5名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课题负责人介绍了自己的课题名称、选题依据、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创新之处、预期成果以及前期相关的研究基础、学术贡献等。随后,专家组对项目及项目申请书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从学术研究方面进行了指导。
据悉,经济学院开展申报预答辩是一项创新,旨在充分发挥教授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项目申报的质量,对提升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意义重大。申报者普遍反映,经过专家面对面指导之后,他们在研究选题的确立、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内容的展开、创新点和难点的凝练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受益匪浅。 (经济学院 成晓星 刘淳媛 宋苑虹)
时间:Mar 7, 2016 4:30:00 PM
录入者:黄沐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