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荟萃】东语系启动党员“公益囊”成长工程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6-06浏览次数:3450

本网讯 近日,东方语言文化系第一学生党支部启动党员“公益囊”成长工程项目,党员带动群众参加公益活动,交上一份特殊的“作业”——“公益囊”。这“囊”中装的不是“妙计”,而是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公益服务的所为、所见、所闻、所感。
 
“公益囊”成长工程是一个持续性项目,是东语系第一学生党支部为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的一项活动。该工程将发动更多学生加入公益人的行列。东语系党总支副书记林翠花老师表示,相信公益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也将成为大学生的主流选择。 
 
随身携带“公益囊” 作为礼物送给自己
 
“公益囊”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一份公益服务表格,记录党员群众在课余时间所从事的公益性服务经历,以及来自师长、社会组织、服务对象的评价和鼓励;二是公益服务活动“微博随手拍”,记录党员群众通过身体力行所获得的真情实感,倡导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2012日语专业的梁嘉雯可谓“公益达人”。在今年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她参加了佛山市南海车站春运志愿者服务,为归家心切的人奉上最诚挚的服务;参加了平东社区爱心贴春联志愿者活动,为残疾人士家中送去春节的慰问;参加了千灯湖花市义卖活动,筹得的善款资助给平东村的贫困学生;参加了怀集关怀行活动,下乡到怀集龙福村希望小学建图书馆以及落户慰问;参加了公益献血活动……她说,她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校园公益人,首先要求自己每周要做公益活动超过1小时,其次她希望把自己的做过的公益活动归入“公益囊”中,去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公益服务事业。
 


梁嘉雯参加南海车站春运志愿者服务
 
参加探访老人院志愿服务活动的小陈则告诉记者,她想把“公益囊”随身带在身上,因为公益囊就像一份礼物,开展公益服务的是他人,成长的是自己。 
 
进行公益初体验 教师带队做校园公益人
 
“公益囊”的要求并不难,但对于部分同学来说做公益还是有些陌生,有些同学还是对“公益囊”到底应该怎么做,如果做不好会怎样。林翠花老师表示,“公益囊”的目的不是强迫他们完成“任务”,而是希望给他们一次“公益初体验”,去了解公益、参与公益。
 
521日,东语第一学生党支部组织召开“90后”公益讨论会,会议对“大学生为什么做公益”、“公益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你认为‘90后’能为公益带来什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部分同志交流其公益经历与想法。参加会议的同志纷纷表示,“从点滴做起,身体力行”是公益活动最重要的一点,他们也将发动更多同学加入公益人的行列。
 
校园,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活力的地方,而东语系的学生选择将这分活力用在爱心洋溢的公益领域。雅安地震后,东语系第一学生党支部根据雅安物质所需的实际情况,自发组织了“关注雅安  关爱女性”活动,募得200余件女性用品,并通过快递将物资直接发往灾区民政部门。
 


师生赴白云山开展环保公益活动
 
老师也带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日前,班导师池圣女带领2012级朝鲜语的同学赴白云山开展了“党旗下班级,环保志愿我先行”环保公益活动。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的同学们戴上手套,拿着工具,拾捡地上的纸屑果皮,并积极向游人宣传环保观念。“虽然很累,但既锻炼了身体,又为公益出了力,何乐而不为?”池圣女老师如是说。
 
设立校园学习公益岗  快乐公益助人助己
 
       “公益囊”成长工程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践行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切实贯彻公益理念,使校园公益蔚然成风。林翠花老师表示,对于高校教育来说,社会经历和体验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而公益服务正是一条重要的社会参与渠道,因此东语系将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学生参与公益行动。
 
设立校园学习公益岗是“公益囊”成长工程的内容之一。校园学习公益岗提供给有意愿加入公益队伍,并有一定特长的同学的公益岗位。这些同学组成公益团队,根据自己外语、手工、音乐等方面的特长,服务有需要和有兴趣学习的同学。每周规定服务时间超过3小时。参加校园公益服务岗志愿者的杨惠惠喜欢做手工,对手工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她说,这是一种分享的快乐。
 
也有志愿者表示,做公益要有克服困难、争取突破、不断进取的心理准备。参加校园公益服务岗的志愿者王婷婷是日语专业的同学,她公益岗提供的服务是日语口语的学习。她表示,这个服务岗位要做得好其实是要下很多功夫,首先是备课,而且备课过程中要考虑怎么说才能让对方能够吸收得更多,而且又不会觉得太乏味。“所以,这个岗位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要求自己要更加努力,学习更多东西,才能去更好地帮助别人。”(东语系  翁琳)
 
 
时间:Jun 6, 2013 3:21:00 PM   

录入者:魏晖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