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严嘉瑶 杨明芳)5月30日,主题为“中非关系发展历程”的博雅大讲坛第29讲在学术报告厅C201举行。前驻喀麦隆大使薛金维担任主讲人。讲座中,薛金维与我校师生讲解了中非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讲座由副校长赖志立主持。

讲座现场(刘慧莹 摄)
薛金维说,中国和非洲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意义把中国和非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薛金维讲解了中非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6-1999年,在这一阶段,中非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而双方的合作与交流主要是在政治层面,在这一阶段中非关系的发展主要面临的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迫,中国支持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斗争。第二个阶段是1990-2000年,在这一阶段,中非面临着共同的发展任务,同时中非交流也从政治层面转向政治、经济层面的发展。他指出,在这一阶段,中非的发展之路显示出截然不同的成效,我国经济乘着“改革开放”之风而迅速发展,反观非洲侧是陷入“没有发展的10年”的困境。

主讲人薛金维(刘慧莹 摄)
薛金维讲到,中非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2000至今,是中非发展历程上最好最快的阶段。中非双方在经济贸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在中非合作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非的发展也拓展到了多个领域,例如教育、医疗、科技研究等。
“中非两国相隔千山万水,但是两国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这是他在与非洲国家外交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句话。他特别指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于非洲的援助不仅仅是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和需要,中国也是在尽作为大国的义务。

学生提问(李嘉慧 摄)
学生的提问环节中,薛金维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目前中非关系对准备前往非洲发展的学生的前景有何影响”等问题。
时间:May 31, 2013 4:18:00 PM
录入者:陈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