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5月19日 (记者/成希 晏磊 马喜生)昨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2月27日,南方日报曝光湖南万顿问题大米流入餐桌引发社会轰动,学校当天立即召开开学工作布置会,分管后勤工作的杨永强副校长明确指示学校总务处,杜绝湖南大米进入校园。随后,总务处在组织开学食品安全检查时,发现学校第三饭堂有某家公司送来的湖南大米样品,立即通知第三饭堂就地封存。
南国商学院相关负责人带领媒体查看这8袋大米,记者在现场看到,大米均被贴上了广州市食药监局的封条。该负责人强调,以前学校食堂从来没有用过湖南大米。恰好在2月底,有家公司给学校食堂送来湖南大米试用,学校正要开始使用问题大米时,就看到了南方日报的报道,主动封存了这批大米,学校食堂没有流入一颗问题大米。学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食堂一直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采购的物资索票、索证并建立完备的台账制度。
在食堂打饭窗口旁的公告栏里,记者看到了食堂信息的公开,对采购原材料的价格和供货商,都明确贴出,据了解,公示周期大约为半个月。
南方都市报5月19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共有三个食堂,各自独立经营,食堂内公示信息显示,三家食堂的大米有各自的经销商,被检出镉超标的大米来自教工食堂(第三食堂),检测结果是0 .31m g/kg。另外两个食堂工作人员都表示,他们所用的大米经检验全部合格。
校方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2月27日,该校领导根据当时媒体曝光的湖南“毒大米”事件,要求食堂不得采购湖南大米,随后将教工食堂的8袋湖南大米样品就地封存。
3月6日,广州市白云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组来校检查,对这8袋大米进行了抽样检验并封存。一周后,校方获悉,抽查的湖南大米样品检验镉超标,并对这8袋大米办理了法定封存手续。之后,药监部门又到学校检查过这批“镉大米”的封存情况。
“其实一粒米我们都没有吃。”该负责人表示,前晚市食药监局通报该校食堂大米镉超标,但未公布大米已封存,也不公布具体是哪个食堂,这让外界误以为全校师生一直都在吃毒大米。
该校这批“镉超标大米”来自白云区江高镇轩轩粮油食品经营部。该店负责人熊先生称,这批大米已全部退回产地湖南,他称当时确实只向校方提供了8包大米,每包100斤,供对方试用。不久食堂方面就通知他,大米经检验镉超标。
熊先生介绍,大米来自湖南攸县田心米厂,品种是杂优米。他称,厂家发货时,同时发来一份湖南省检验报告,显示这批米是合格的。他表示,这批米当时刚刚到货,除发给学校8包之外,未销售到其他地方。他称将米退回后,目前自家仓库里全是江西大米。
大米来源方湖南攸县田心米厂负责人王先生称,已经收到了退回的大米,并改做工业用途,主要用于生产工业酒精,不会再用于生产任何食品。
相关报道请点击:
时间:May 21, 2013 9:05:00 AM
录入者:魏晖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