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林丹) 4月26日下午,由党委宣传部主办的“传媒训练营”系列活动在F103拉开帷幕。《新快报》首席记者陈红艳应邀为同学们带来主题为“如何发现校园新闻”的讲座。陈红艳以她的记者经历出发,与我校师生分享了她对时政新闻和校园新闻的见解。
创作进行时 “拼”劲十足
陈红艳首先分享了她本人参与策划的、较有代表性的报道。以被评为“广州亚运期间最成功的策划报道之一”的2010年羊城新八景报道为例,她讲述了自己的灵感来源、创作过程以及创意所在。她又以2011年全国两会上有趣的“记者拉部长”报道为例,讲述了自己如何在会前做足功课,在会上敢于发问的有趣经历。谈到广西全州泥石流报道,陈红艳从“关注、追踪、还原”事件的过程向大家展现灾害性报道的特殊性,以及她在报道过程中如何灵活应对各种突出其来的考验。“做记者要勇敢、要主动,”陈红艳这样说。

讲座现场(刘伊诗 摄)
“每个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
随后,陈红艳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校园新闻的选择和采写问题,其中包括突发新闻、人物故事、奇闻轶事、演讲讲座等。
“每个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陈红艳认为,有价值的新闻就在大家身边,只要同学们善于在生活中观察,从平日的交谈、宿舍的“卧谈会”、各种聚会中或许就可以捕捉到新闻材料。同时,微博、微信等同学们常用的网络平台也是发现新闻的好途径。
陈红艳讲到,在采访之前,必须做好事先调查,先搜集好充分的材料,对话题有详细的了解,争取提问的主动权,有技巧性地提问,才能让受访者“有话可说”。讲座过程中,她多次强调了主动与人沟通的重要性。
针对网络传媒与纸质媒体的联系和区别方面,她说,纸媒虽然没能像网媒那样快速地传播讯息,但是纸媒可以寻找一种新的突破,即专题策划报道。通过多角度、有深度地挖掘新闻或人物背后的故事,给读者以不同的享受。
“小记者采访大记者”
陈红艳建议,将来想从事新闻行业的学生,都要打好理论基础,多阅读相关的专业参考书。她特别提到了参加实习的重要性,因为在实习中,可以接触不同行业的人,对新闻行业的各类报道有更全面的认识。她提醒同学们要珍惜大学时光,学好理论知识,打好基础。

小记者采访大记者(刘伊诗 摄)
讲座中,陈红艳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丰富的例子,围绕传媒行业的相关话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讲座后,同学们还意犹未尽,对讲座中提到的“记者拉部长”的战术进行实践,追着陈红艳采访提问,成为传媒训练营最有趣的一个花絮。
时间:Apr 27, 2013 4:26:00 PM
录入者:陈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