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月的南国校园,鸟语花香、花红柳绿,到处都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本期“特别策划”,本网记者邀您一同“漫步”校园,聆听南国树木的故事。
绿榕红棉报春来
校园里,总有两棵树特别显眼,它们是从猎德小学2008年拆迁时移植到我院的木棉树,现在栽种在行政楼与F、G座教学楼之间。三月,木棉树的枝头上绽放了满树火红,吸引了不少师生们拿起相机,记录下它怒放的瞬间。

红棉怒放(黄沐瑶 摄)
据了解,除了木棉树,随同猎德小学移植过来的还有四棵珍贵的白玉兰,现在种植在教学楼F、G座前小广场,阵阵幽香吸引着众人驻足欣赏。

大叶榕路(刘丹苇 摄)
湖边校道旁的大叶榕树对春天也有着灵敏的嗅觉。大叶榕是在春天落叶,以黄叶报春。3月,随着气温逐步回暖,大叶榕再次打开“开关”,发芽长叶,又以绿叶迎接春天的到来。

见证学院成长的小叶榕(肖玥 摄)
2003年,学院种下了第一批树——小叶榕,共有两百多棵。大部分是由学院教职工认捐,被种植于校道两旁。这些榕树刚种下时只有一人高,现在已经3、4米高了。它们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新生,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它们和同学们一起成长,也记录了学院的成长。
特色树木点缀南国
在多年的绿化建设中,学院引进了不少极具特色的树种,比如盆架子、凤凰木、小叶榄仁、南洋楹等。

种植于图书馆的盆架子(黄沐瑶 摄)
盆架子原产于马来群岛,根系发达、树形雄伟。据了解,它生长迅速、庇荫良好,抗风力强,而且病虫害少,对空气污染抵抗力强,能抗二氧化硫。学院所种植的盆架子约500棵,其中较珍贵的树桩头有7棵,一棵种植于在图书馆、一棵种植于教学楼F、G座花池,还有5棵则种植于行政楼前,与行政楼的大钟相映衬,一起见证着南国的发展。

在凤凰树下阅读(资料图片)
凤凰木遍布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它因“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而得名。据说,凤凰木原产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因其鲜红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鲜绿色的羽状复叶,被誉为世上色彩最鲜艳的树木之一。凤凰木花期为5-8月,适逢在毕业和迎新的月份,因此许多学生都对此情有独钟。

绿叶满枝的小叶榄仁(谢胤杰 摄)
小叶榄仁,原产于非洲,株高可达10米至20米,层层枝桠迭成的树冠宛如雨伞,绿阴遮天,独具风格。在四季不明显的地区,小叶榄仁总能率先嗅到春的气息,一两夜之间嫩叶便挂满树,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春天来临的脚步。

树干通直的南洋楹(肖玥 摄)
在行政楼小车停车场后方的南洋楹在建校之初就已经引进了,其树干通直,树冠稀疏。除此之外,许多特色树种点缀着南国校园,如猫尾木、鸡冠刺桐、香樟树、黄金间碧玉竹等。
十年树木,见证成长
自2003年到2013年,从当初教师捐赠的第一批树木起,学院内种下了大概10000棵树,树种约100个。较常见的是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这些树有的用于遮阴;有的用于观赏,观花的、观果的、观叶的。学院近年引进了30多个品种的竹子,用于建设主题园林。同时,还有一批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在学院落地生根,如半枫荷、沉香、观光木等,还有被列为古稀名贵植物之一的水杉。“当初我来这里的时候,到处也还是光秃秃的,而现在到处都是树木。” 面对校园里一片片葱郁的景象,基建办的梁老师感慨万千。

校园绿化见证变迁
(图片分别摄于2007年9月,2009年10月,2013年3月)
从2006年以来,我院每年都举办植树节活动。在学生宿舍1栋至教学楼F、G座之间的树林里,葱葱郁郁的树林正是多年来同学们的劳动成果。
葱郁树下,青春时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实在校园的许多处树荫下,经常可以看见学生三五成群,有的读书,有的交流。
经济系2011级的陈同学说,她最喜欢学校的凤凰木了,每年夏天,她总会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红色凤凰花的美丽画面。据了解,也有许多毕业生都喜欢在凤凰木下拍毕业照留念。
中文系2010级的王同学回忆说,大二时,她每天早晨都喜欢一个人到教学楼广场的那棵高山榕树下晨读。她说,这棵树就像是她的好伙伴了,静静地陪伴她。后来,她下课有空时也会过去那里自习。她还告诉记者,偶尔会看到有老师在那里为同学们辅导功课。

树下晨读(资料图片)
信科系2011级的李同学说,他每次吃完饭后都喜欢在湖边散步,他非常喜欢湖边那些柳树和勒杜鹃。
不少在校生和毕业生都有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校园之树”。学院林林总总、郁郁葱葱的树木留下了同学们的青春记忆,更见证了学院的发展。(记者 谭晓惠 谢胤杰 通讯员 梁亚丽)
时间:Mar 18, 2013 3:23:00 PM
录入者:陈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