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今天,我们该如何学雷锋?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3-05浏览次数:1190

  今天是第50个“学雷锋纪念日”。5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从校园走进社会,践行着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雷锋精神。那个永远定格在22岁的年轻人,温暖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然而,当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活动掀起热潮之时,另一句顺口溜也同时被热传:“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这种强烈的现实与情绪对比,促使人们反思:今天,我们该如何学雷锋?
 
  大家都知道,半个世纪前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但不知有多少人还记得,毛泽东同时还说了这样一段话:“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事情,也不是学他某一方面优点,而是要学习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一贯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习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也要带头学雷锋,才能形成好风气”。这段话,不仅道出了学雷锋的实质,更指出了学雷锋的方法、方向。
 
  现实中,学雷锋之所以出现偏差、杂音,根本原因正在于把“学雷锋”狭隘化了,学了形式,丢了精神。所以,我们有必要回到“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初衷,思考为什么要向雷锋学习,重温学雷锋的要领。
 
  学雷锋,首先要懂得雷锋。雷锋做好事的时候没有想过要青史留名,他只是单纯地、以一种回报社会的心态来帮助别人,并享受助人的快乐;他做的那些好事都是很小、很平凡却又实实在在的。我们号召学雷锋,不是把雷锋当个神像供起来,定期膜拜,而是要把他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让他走出书本,以你我他的名义走上街头,走进现实生活中的每一天。
 
  学雷锋不只体现在3月5日,不能热衷于“一日式雷锋”,学习雷锋根本不需要在某个特定的时间里、用某种特定的形式去刻意而为。“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是人们对雷锋的经典评价。这说明雷锋做好事是不分时间、地点的,是长期的、贯穿于一生的行为。遗憾的是,许多人把学雷锋当成了季节性活动,扎堆、应景。每年3月5日,打个旗子,挂个标语,排着队伍,集中展示爱心,电视上播一下,报纸上写一下,网络上热一下,转天,“雷锋”就不见了踪影。这种模式化的学雷锋行为不但偏离了雷锋精神的本意,更陷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不仅出不了实效,还让人反感、抵触。 
 
  学雷锋重在行动,不要执迷于高谈阔论。雷锋精神不需要反复的论辩、阐释,只需要用具体行为去体现。大道理谁都会讲,默默实践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比如,微博上号召的“走路不闯红灯,用餐不剩饭菜,上网不说脏话,旅游不扔垃圾”的“四不”学雷锋,有多少人能做到?现实情况是,有太多的人习惯做道德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他们只顾抱怨社会道德滑坡,人人不再为“他”,却没有想想“他”为“人人”做了什么。
     
    学雷锋,关键在于“岗位学雷锋”,真正使雷锋精神扎根在各行各业。我们的事业是由无数个千差万别的“岗位”组成的有机整体,如果每个人都能像雷锋那样,立足岗位、忠于职守、勤勉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我们的社会就会充满人文关怀和希望。
 
  学雷锋,最根本的就是要用雷锋精神提高自身素质。让雷锋精神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我们社会的精神面貌,让学习雷锋的活动越来越发展成为自愿的精种文明创建活动。这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期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摘选自《新华网》)
 

 

时间:Mar 5, 2013 3:26:00 PM   

录入者:魏晖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