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0月21日上午,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在我校行政楼309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郭桂杭副校长主持,教学督导委员会全体委员及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中心工作人员参与。

会议现场
会议聚焦督导模式改革,明确工作方向
会议伊始,郭桂杭副校长作了工作指示,强调教学督导工作在保障与提升教学质量中的关键作用,明确本次会议主题就是贯彻落实2025年第24次党政联席会议有关优化督导工作精神,强化校级督导听课精准覆盖,落实课堂教学质量靶向管理。
随后,质评中心主任李焕荣教授对校级督导听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重点作说明。他指出,现有的校级督导听课全覆盖制度存在评价反馈功能弱化、青年教师帮扶不足、校院督导联动机制缺失等问题。校级督导听课制度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校级督导听课精准覆盖,推行校级督导多层次精准覆盖动态听课模式,即校级督导听课聚焦3个重点群体听课全覆盖,推行1个校级联合听课机制,落实课堂教学质量靶向管理,提高督导评价有效性与帮扶实效性,实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以下简称“3+1”听课模式)。
细化“3+1” 模式,强化帮扶与评价实效
李焕荣教授进一步解释了“3+1”听课模式的具体内容:“3”是指聚焦三类重点教师群体全覆盖:学生评教排名前20%和后30%的教师、新入职青年教师及全英(双语)课程教师。针对这三类教师,督导工作将采取多维度、多层次的动态听课方式,推广优秀教师教学经验,打造全英(双语)教学特色,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1”是指聚焦连续四个学期学生评教后20%或学生反映较大的教师启动校院联合听课机制,强化课堂教学质量协同管理,实施全程听课和集体反馈意见,做到多元评价和帮扶到位。
明确执行要求,保障督导工作落地见效
质评中心副主任王少琳教授接着明确优化后督导工作的具体安排、执行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标准。她强调,随堂听课任务将由全面覆盖转为抓重点,特别是对新入职教师和评教排名后30%的教师进行重点督导。督导工作量方面,原则上仍为每周听课3节次,首先完成对三类重点教师及全英(双语)教师全覆盖,其次对另外50%的教师进行随机听课,确保一学年教师听课全覆盖。为落实好全英(双语)教室听课全覆盖,王少琳教授进一步明确学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估专项督导小组的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听课要求和评价要求。同时,为鼓励督导多元化工作,会议还明确了联合听课、青年教师帮扶、学习培训、撰写文章等多种形式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督导评教系统升级,提升管理效率
会议上,网信中心杨喆老师介绍了督导评教系统的新增功能,包括已听课次数显示、每周课表实时查询以及督导评语反馈查询等。这些功能的实现,将有效减少人工统计与沟通成本,显著提升督导工作的管理效率与信息透明度,为教学督导与教师改进搭建高效便捷的沟通桥梁。
郭桂杭副校长总结,强调质量导向
会议最后,郭桂杭副校长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取消全校覆盖听课要求,是推动听课工作从重“量”转向重“质”的重要举措。督导工作不仅要关注听课数量,更要注重后续帮扶与人才质量监控反馈,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他还强调了反馈教师评价时的公平性和友好性,以及督导听课应关注学生需求,完善评教指标。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校教学督导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实施“3+1”听课模式和一系列优化措施,构建高质量的教学督导体系,为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