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匡汉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堂课确非易事,每位老师都会有深刻的体会。因为一堂好课要使学生至少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创新思维等五个方面都能得到启发与提升。如果教师缺少上课的基本功,教学方法不对板,甚至用“应付”的态度上课是绝对做不到的。
要使学生有“五方收获”,教师就得“十功到位”。所谓“十功”,是笔者凭经验将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总括为十个方面,按教学的时间演进,大体应是:(1)备功;(2)仪功;(3)管功;(4)站功;(5)讲功;(6)演功;(7)写功;(8)问功;(9)算功;(10)画功。当然,这“十功”、特别是最后的“两功”,有的课堂、甚至有的课程未必都要用上。“十功”中,纯理论课“讲功”是核心,是关键;其次是“演功”和“写功”。但实践课多数情况下“演功”是关键,讲和写反在其次。由于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现在有些课程的演示(演功)大大超过了传统的板书(写功)。
笔者担任学校的专职教学督导,近两、三个学期共听了200多个课堂逾400节课,不少教师的“十功”很到位,听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收获颇大;但也发现部分课堂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怎么到位,在这类课堂听课,总会使人“昏昏”。这类课堂的授课质量学生评价得分偏低也是必然的。
下面拟以“十功到位”作参照,结合听课发现的一些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当然,其中有的问题可能有人会认为是“小”问题,不足为训。但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这些“小”问题或多或少对教学效果是会起负作用的,如果任其存在,有的还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留下长远的不利影响。因此,提出来加以警醒改正,似是必要的。
1.“备功”
古语云:有备无患。一堂课上的质量如何,毫无疑问,首要的在于备课的质量。备课充分,授课的质量才能有基础性保证。备课要备些什么?这虽要因课而异,但从总体层面讲,上面提到的知识、能力、品格、方法、创新思维等五个方面(“五方”)都应考虑到。共同的内容少不了该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主要的知识架构(大小纲目、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PPT内容,引用的案例(小视频),拟启发提问的问题、授课方法、板书设计、时间分配、作业布置等等。目前,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部分老师备课不充分、不全面,“五方”往往只备了“一方”(传授知识)的内容,而知识的内容又往往局限于教材一本书。从大的方面讲,现在国家的教育方针规定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要求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这也是提倡“课程思政”的由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备课首先要把好“课程思政”关。“课程思政”不是要求把非思政课上成思政课,而是要把握好课程总体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好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谓“三观”的正确引导。如果用这个尺度度量,不能不说现在某些课堂是存在一定缺失的。
当然,备课还要备教具、教学器材设备等(如果是实践课尤其需要备足硬、软件条件)。此外,还要备教学环境。如有的教师不关教室前排灯,影响PPT投影效果;或将灯全部关闭,课堂因光线暗而充满压抑感;不擦黑板,黑板上虽有满板的非本课程的内容照样“见缝插针”写板书等等。这些都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都可以归到备课内容里,应该在上课前“备”好的。
2.“仪功”
指仪容仪表仪态。古往今来,对教师在课堂上的仪容、仪表、形象都有“端庄”、“庄重”等基本要求,但有的老师不以为然。如有的女老师着装过分暴露,或过分花俏奇异;也有的甚至穿着睡衣拖鞋去上课的,衣着打扮甚不得体。有的男教师则不修边幅,或在腰侧前部挂一大串长垂的钥匙,晃动来晃动去,难言“雅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一校训对所有老师应该都是适用的。笔者理解,这个“范”字除了指德行修为外,“仪功”无疑也应是其内涵之一。经验告诉我们,“仪功”如果不到位,有的会成为学生长久的“谈资”,甚至可能成为同学们将来聚会时最容易回忆起来的当年老师的“生动的负能量”。所以,老师们千万注意,别在“仪功”方面留下“笑料”啊!
3.“管功”
指课堂的组织管理。大学上课当然不需要像中小学那样进行课堂管理,但又需要视课堂具体情况而定,凡影响上课效果的,原则上都应列为“管”的内容。如学生到课率低,或存在迟到早退旷课或课中随意离开教室的人数较多的现象;在大教室坐的过分分散(或都坐到了后排位,前排位皆空着);学生不认真听课,在上课时吃早餐或零食;或有的学生大声讲话,影响教师讲课和其他学生听课等等,就不能不管,不能视而不见。但是“管”不能讥诮学生,不能发脾气,不能耍威风、搞压制,而是要以鼓励夸奖为主。教师要自尊自律,树立好榜样,才能取得学生的理解、信任和佩服,才会有“管”的良好效果。
4.“站功”
无论是传统教室还是装修现代设备的教室,都设有讲台或讲桌,或二者兼而有之。教师的站位一般在讲台上、讲桌后。但有些老师上课习惯走下讲台,与学生距离更近一些,讲课肢体语言也更丰富些。所以,这里讲的“站功”与“走动性”讲课并不矛盾。“站功”强调的有三点:一是要“站”,不应坐着讲课(有的学校有明确的规定,除非教师因有腿疾或临时身体不舒服,一般理论课是不允许坐着讲课的);二是站的位置要有利于教师授课,要能关注到全体到课的学生(注意是全体,而非部分);三是站的要得体,不要有轻浮慵慢的站相。北师大著名教授启功先生在《上课须知》一文里谈了九条,其中第一条就是讲“站功”。他说:“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现在讲课很多时候因为要用电脑操作课件,有时不得不坐着讲课,但有些老师、尤其是年青老师,每堂课都全程坐着讲,这样的“站功”就不到位。全国著名的高教专家、厦门大学的潘懋元教授今年8月已满100周岁了,但就是临近百岁高龄,潘老还坚持讲课讲学,而且还从来都是坚持站着的,当引为我们“站功”的楷模!
5.“讲功”
讲课的关键当然在“讲”,首推讲的内容准确,观点正确,其次要详略得当,语速、音量适中,重、难、疑点讲的清楚,逻辑性强,饶有兴味,引人入胜(最好有点幽默感),能提高学生的抬头率。讲外语的还要发音准确。但笔者听课发现“讲”的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老师改不了照本宣科、照教材讲甚至照教材念的习惯(当然完全脱离主教材讲也是不恰当的)。“讲”方面存在的其他问题还有如:有时讲的声音偏小,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往往听不清楚;讲的缺乏逻辑性,PPT大小纲目不清晰,难以使听者在头脑中形成印象深刻的知识架构;有的甚至天马行空、离题万里,讲的内容与课程大纲毫不相干;等等。因此,如果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课堂,主讲老师是应该在“讲功”方面下一些功夫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通过向讲课优秀的身旁的或网上的榜样学习,相信会有效果的。
6.“演功”
演功在这里既指以PPT为主的各类课件的演示,也指其他各种教学器具、教学行为的演示,包括肢体语言等。听课发现的问题主要有:(1)对演示设备操作不熟练又不提前进入课室准备。有的课堂光弄投影开关和点名,耽误的上课时间就达10多分钟。(2)PPT等课件质量较差,主要的如:内容缺少大小纲目编排,结构缺少逻辑性;颜色对比度差,文字图表模糊(当然有的可能是投影设备本身的问题);字号、字间距、行间距等使用不当,或过小或过大,影响视觉效果;每一屏文字或图表等过多,将电子教案等同为PPT,缺少“画龙点睛”的简洁明快;版面过于花俏,或选用的表情包等不符合课程内容的要求。(3)选用的小视频时间过长,有的视频主题与课程要求亦不相符;此外,有的放视频的声音过大,不仅影响近邻教室的师生上课,也使本教室的学生听得刺耳心烦;等等。
7.“写功”
教学的实践证明,适当的板书(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方式),对教学效果具有极佳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某些高质量的板书,能使听课者留下深刻的甚至终身难忘的记忆。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板书与人的记忆与思维的共鸣特点有关。现在的问题是有不少老师不重视板书,而且即使有板书,也多半是随性所为,课中突然想到什么内容要板书,当即在黑板上随便写上几个字,或画上几笔草图。更有甚者,有的老师根本不擦黑板,而在前面老师写满的板书上增写内容,整块板书零乱不堪,连最基本的“写功”都谈不上。高质量的板书显然不能这么随意!高质量的板书要求备课时认真思考清楚要写的内容和其在黑板(白板或其他电子板)上写的方式,精心谋篇布局,力求使整板内容整洁、清晰、工整,有条不紊,有极好的视觉效果。
8.“问功”
“问功”指课堂上的师生、生生的问与答。教师的问有时是针对全体学生,有时是部分的或单个的学生。问的目的多数情况下是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问什么问题、什么时候问、问的方式、要求回答的对象选择等等,都是很有讲究的。
目前课堂上“问”方面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师问问题少,表明师生互动少,启发式教学不足;二是教师问的问题缺少启发性,不是过于机械,就是过于浅显,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三是单个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存在缺陷:多半是学生小声的回答给老师一个人听,似乎其他同学听不听得到回答没关系;四是在大教室上课当单个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没有递给学生移动麦克风,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听到答问。这里需要明确一点:老师提问、学生答问,目的不能是单一的,不能是只要老师听到答案就可以了,而应该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听到答案。须知提问和答问的过程等于是提问的老师和答问的学生双方在配合讲课,既然是讲课,当然要让全体同学都能听到。这一点,目前普遍未能做到,究其原因,在于对提问目的理解存在偏差(有时教师自问自答的情形除外)。
9.“算功”
“算功”包括数据的计算、引用和核实等。数据是否准确,有时事关重大甚至事关全局成败。在教学中,因为用语不当或数据不当而弄得贻笑大方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在教学中对所有使用的数据认真进行计算或复核,使之符合客观实际,避免出错,不能不说亦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基本功。
10.“画功”
“画功”包括图表、线条、实物模型等的引用(使用)和绘制,大文科课程涉及的相对少一些,但有些理工、艺术及教育类课程则是必不可少的。“画”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引用(使用)他人的还是自画自制的,首先要注意内容的“思政”性、方向性;其次,要有针对性和准确性,要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最后要重复说一句:教学是一门艺术,远不是“十功”所能完整概括的。一件“艺术精品”需要长期的“精雕细刻”,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提高。
让我们做一个“以学生为本”的有心人吧!您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