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报名 | 第二届“南国杯”·“理解当代中国”汉英文化翻译大赛

发布者:大英部-蔡燕玲发布时间:2025-05-13浏览次数:10

为了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切实做好三随工作,打造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激励我校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大学英语教学部将举办第二届南国杯”·“理解当代中国汉英文化翻译大赛。具体安排如下:


参赛对象

全校各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


比赛时间

2025519-61日(第13-14周)


参赛形式

线上笔试。参赛学生在比赛规定时间内通过在线平台批改网提交一篇短文的汉译英翻译,在截止日期前可以反复修改提交。

作文号:3241349

截止时间:6123:59


评审方式

比赛时间截止后,由大英部组织评委老师,根据提交译文的内容完整性、准确性、流畅性、风格文采一致性等标准进行团队评审,并结合系统自动打分情况,最终确定获奖名单。


奖项设置

本届比赛共设置:

特等奖:3名;

一等奖:5名;

二等奖:10名;

三等奖:15名;

优秀奖:20名。

此外,所有参赛学生可凭参赛界面获得本学期大英课程第二课堂活动分4分,并可获得校级竞赛的参赛证明(可用于综测加分)。


特别提示

1.请在提交作品前确认本人信息(姓名、学号、班级)准确完整,以免影响后续事宜。

2.提交的翻译作品必须确保自主完成,如被系统检测到有AI翻译或雷同比例过高,将直接被取消参赛。


翻译原文

从列子到春晚:被遗忘的中国古代机器人传奇 

中国对机械人的最初想象可以追溯至道家典籍《列子》中的寓言(fable):一名巧匠向周王献上一个栩栩如生的木偶(puppet),结构施以彩绘,能随旋律歌唱,而且舞姿曼妙。细看木偶体内还有手工打造的器官。周王惊叹道:人工技艺竟能与自然造物媲美?

如今,这个故事被视为中国古代最早的科幻故事(science fiction),预言了具备人类情感的机械。甚至秦汉、三国,到唐代也出现了不可思议的机器人。宋朝科学家发明以水力驱动的(water-powered)时钟,是中国古代另一类重要的自动化机械装置,将观天与报时功能相结合。其先进程度远超时代,但在13世纪被损毁。在1958年,考古学家(archeologist)参考存留的古籍复原了模型。

抛开奇闻异事(anecdote)不谈,历史上并不缺模仿人类或动物运动,以减轻日常劳作负担的机械装置。但由于记录匮乏且认知有限,这些发明大多未能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直到20世纪初,中国革命先驱呼吁变革重新拥抱科学,这一理念在百年内始终保持着影响力。

新世纪之交,中国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humanoid先行者,开启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机器人研发阶段,最终让舞蹈机器人登上了春晚舞台(Spring Gala)。但人们不禁遐想——如果中国古代那些卓越的机器人构想得以存续并发展,将会孕育出怎样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