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晚,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所第二十期学术研讨会成功在线上举办。本次研讨会涵盖“课程思政”与“教师身份认同“等主题,采用双核心议题研讨模式。会议邀请田娟红、张芬两位教师进行专题文献导读,由张芬老师担任会议主持。研究所所长王瑞英老师就文献导读内容作总结性评述,研究所部分成员全程参与研讨。
研究所成员参会
学术领读。田娟红老师、张芬老师先后分享了对有关论文的深入见解。田娟红老师导读了全英论文“Teaching English in the shadow: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private English language tutors in China”。这篇论文通过访谈的形式,主要探讨中国私人英语教师的身份建构问题,涉及考试专家、销售人员和弱势群体三重身份,以及背后的应试教育和市场化因素。论文揭示了私人英语教师在应试与市场夹缝中的身份困境,呼吁社会正视其专业价值,并通过政策调整缓解其职业危机。张芬老师分享了来自《中国外语》的论文《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 这篇论文解读了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提出了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框架,并详细解读了框架中内容链、管理链、评价链和教师言行链的具体内容,最后提出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组织团队,针对某套教材,发挥集体智慧,逐个单元挖掘恰当的育人元素,积累成功教学案例,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落细、落实。
田娟红老师做分享
张芬老师做分享
与会老师研讨。田娟红老师谈到:就如论文中提到的培训机构英语教师身份构建问题,我们作为民办高校教师,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在“教师身份构建”中寻找到“教师身份认同”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对教师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另外,田娟红老师还向参会成员分享了科研工具,即Xmind和ReadPaper,大家对此赞不绝口。张芬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改项目的实施,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融入路径。她通过具体教学实践,阐释了思政教育如何在外语课程中有机融合,以及建议大家参考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获奖作品。
研讨会总结。研究所所长王瑞英老师对研究所成员展现出的学术热情给予了高度肯定。她强调,研究人员应当深入研读前沿文献,善于发掘创新性研究切入点,并通过系统的论文写作训练提升学术能力。同时,她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各项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以及积极申报科研教改项目。
本次研讨会通过学术分享和深入研讨,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研究启示,有效促进了研究所的学术交流与创新发展。(大英部 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