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所】研讨会第十八期-课程思政和教师心理文献导读

发布者:大英部-蔡燕玲发布时间:2025-03-19浏览次数:13

3月18日晚,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所第十八期学术研讨会成功在线上举办。本次研讨会涵盖“课程思政”与“教师心理为主题,采用双核心议题研讨模式。会议邀请于洪鉴、唐翠翠两位教师进行专题文献导读,由许秀芬老师担任会议主持。研究所所长王瑞英老师就文献导读内容作总结性评述,研究所部分成员全程参与研讨。

 

研究所成员参会

 学术领读。于洪鉴老师、唐翠翠老师分别分享了对有关论文的深入见解。于洪鉴老师分享了《外语电化教学》最新研究成果《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场景探析》。这篇论文探讨了如何利用AIGC技术构建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场景,强调了具身德育理论在其中的重要性。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验证了AIGC赋能的教学场景对学习者心流体验和心理唤醒状态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IGC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学习者的沉浸感和情感体验,还能有效促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唐翠翠老师分享了来自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的最新论文“Good Rain Nurtures Things Silently: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EFL Teacher Emotion and Identity Learning in Curriculum Reform”. 这篇论文通过纵向案例研究,追踪了四位中国EFL教师在一年的课程思政改革中的身份学习过程。研究发现,情感在教师身份学习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既是身份系统内部和谐或紧张的指标,也是推动身份学习的潜在动力。研究还识别了四种身份学习轨迹,从虚假学习到苦乐参半的转变,揭示了情感与身份学习的复杂关系。通过本次论文导读,与会人员收获了当下最宝贵的研究和教学经验。

 

于洪鉴老师做分享

 

唐翠翠老师做分享

 与会老师研讨。于洪鉴老师谈到:时代的浪潮不断前进,如若只靠被动接受,不仅心理上的适应需要“阵痛期”,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接受度也会大打折扣。青年教师更加应该主动包容时代,查阅最新核心期刊的研究热点,走在研究阵地的前列。教师们不仅需要用心观察身边的热点,更应该利用好教育场域,捕捉每个课堂上的瞬间细节。樊傲宇老师结合自身在澳大利亚悉尼的留学经历,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融入路径。他通过具体案例,阐释了思政教育在外语课程中的必要性和自然渗透性。同时,他也指出了当前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若干瓶颈问题。

 研讨会总结。研究所所长王瑞英老师对研究所成员展现出的学术热情给予了高度肯定。她强调,研究人员应当深入研读前沿文献,善于发掘创新性研究切入点,并通过系统的论文写作训练提升学术能力。同时,她建议教师们充分把握教学实践场域,培养敏锐的科研洞察力,将日常教学中的现象转化为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统一。

本次研讨会通过学术分享和深入研讨,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研究启示,有效促进了研究所的学术交流与创新发展。(大英部 许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