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部特邀教授为“十佳教师”提供教学指导

发布者:大英部-蔡燕玲发布时间:2024-10-16浏览次数:10

为响应学校“十佳授课教师”竞赛评选的号召,大学英语教学部于10月14日下午在G301举办一场教学指导活动,邀请了四位教授对部门三位“十佳”参赛教师的教学展示进行指导,活动由王瑞英副主任主持。

王瑞英副主任主持

专家观摩教学展示

会议伊始,王瑞英副主任介绍与会教授、参赛教师以及比赛规则,并强调本次指导的目的。随后三位教师依次进行教学展示,接受四位教授专家的点评指导。

何梓健老师进行教学展示

何梓健老师的课程围绕“大学生成为夜猫子”的主题展开,采用了独特的“3D”视角(“Distinguish”, “Develop”, “Detail”)来指导学生进行结构化写作。“Distinguish”部分对比了“一果多因”及“一因多果”的写作模式。“Develop”部分则基于“一果多因”模式从“what, how why”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主题。在“Detail”环节,何老师鼓励学生使用无灵主语等高级语言技巧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四位教授就何梓健老师的教学展示提出需要注重教学目标显性化,强调段落结构的层次性、逻辑性和因果关系的呈现,突出关键点,避免信息过载等建议。

何承辉老师进行教学展示

何承辉老师在《英语报刊选读》课程中带领学生精读报刊。通过篇章分析与阅读练习,何老师引导学生从文中“footprint”一词切入,逐步探索学习新闻知识中关于metaphor(隐喻)的使用。在促进学生语言理解与解析能力提升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四位教授就何承辉老师的授课教学展示提出要融入课程思政,强调教学内容应来源于真实新闻材料,通过互动性和实用内容的运用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等建议。

马丹老师进行线上教学展示

马丹老师的课程中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带领学生深入探索了课文中战时新闻背后的“Mixed feelings”(复杂情感)。随后在解构文章过程中引出“nomination”(名词化)的概念,并鼓励学生尝试将课文中名词短语转写为动词和形容词短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锻炼其辩证思维。四位教授就马丹老师的教学展示提出压缩课程内容,凸出课程重点,提升课程效率与教学质量等建议。

活动最后,四位教授鼓励我部青年教师积极参赛,以赛促教,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大英部 邱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