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部召开首届“大英杯”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发布者:大英部-蔡燕玲发布时间:2024-06-22浏览次数:165

20246月20日下午,首届“大英杯”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于智慧教室G301圆满举行,旨在促进部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激发创新精神,提升本部教学质量。本次参赛的教师均为本部门近一年入职的新鲜力量,部门全体教师均参与其中观摩学习。

王瑞英副主任正在主持竞赛

竞赛伊始,负责主持本次活动的王瑞英副主任向大家介绍专家评委、评分标准以及竞赛流程。本次竞赛采用了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的赛制,分为5分钟的教学设计介绍、10分钟的课堂教学展示和3分钟的现场问答环节三个部分。随后,经部门李兰生教授、张桂菊教授、黎会华教授、赵君教授、杨建军主任、宋灿华主任,以及何梓健老师评审,最终遴选出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两名。

比赛环节中,六位青年教师各展所长,依次进行了教学展示,主要就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理论、教材选择、教学过程、教学资源、考核评价、教学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这些展示,他们不仅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体现了对教育创新的深入思考和实际应用。此外,何梓健老师分别就六位参赛选手的课堂进行提问,并给予了相关建议,有利于青年教师的经验积累以及对后续课堂的进一步思考完善。

 

六位参赛教师进行课堂展示

比赛上半场,精彩纷呈,掌声阵阵。三位教师分别展示了《英语视听说》和《大学英语》等课程的教学。钟钰茜老师聚焦“Urban pulse(城市脉搏)这一话题,并运用了POA(产出导向法)进行听力教学。通过导入、前测、参与式学习、深入练习、后测个环环相扣的阶段旨在提升学生的听力技巧,特别是捕捉关键词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英语听力理解水平。彭宇红老师的课程围绕Time of technology: A blessing or a curse?(科技时代是福是祸?)的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科技时代的双重影响,特别是以手机为例,进行利弊分析。通过这一过程,课程特别侧重于essential”和“Not essential”相关句型的口语练习,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曹舒青老师的课堂立足于Life under the Spotlight(聚光灯下的生活)进行展示。巧妙地运用了因果逻辑链来指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在听力前,根据选项的关键词对题目进行预测;在听力中,把握句子、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在整体结构中把握听力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和逻辑串联能力。

比赛下半场,智慧闪耀,赞誉声声。陈景星老师的《英语演讲》课程围绕“Boosting cultural confidence(增强文化自信)展开,通过展示“外研社·国才杯”英语演讲比赛冠军的演讲视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并借鉴其中的演讲技巧——Repetition(重复)和Story telling(讲故事)。前者能够巧妙地强调关键信息,加深听众印象;而后者则能让演讲更加生动,传递出深刻的情感和信息。课程设计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文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程郡老师的《第二外语:(英语)》课堂以Less is more(少即是多)”为核心主题。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建议学生借助AI搜索并整理课文相关人物的背景、故事等。课堂上通过富有趣味的传话游戏展示学习成果,最终系统地呈现他们的发现。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还增强了其信息筛选和整理能力。张庆达老师的《跨文化交际》课程聚焦Contextualizing cultural identities(构建文化身份)主题,通过分析身份的多维属性与文化差异性,引出跨文化交际中的一大阻碍因素——刻板印象,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李兰生教授正在点评

竞赛尾声,王瑞英副主任特邀李兰生教授为本次教室竞赛作出点评。李教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和AI技术应用方面的出色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同时指出部分课堂在教学重点上存在不足,并强调教学目标应更为集中,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张庆达老师荣获特等

 

曹舒青老师荣获一等奖

 

彭宇红老师、钟钰茜老师荣获二等奖

 

陈景星老师、程郡老师荣获三等奖

 

赛后合影留念

经评选,张庆达老师凭借其卓越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的教学方式荣获特等奖。据悉,此次竞赛不仅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和相互学习的平台,还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教育创新,对提高部门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英部 洪嘉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