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为促进“以赛促教”理念与课程深度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各类各级比赛中出成绩,创新班教学团队通过腾讯会议召开了“以赛促教”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创新班团队负责人王瑞英老师主持,各个竞赛团主要成员均参加了此次会议,包括写作团的何梓健老师、周润方老师、于恩明老师;阅读团的何承辉老师、黎会华教授、柯伊蔓;演讲团的魏健炜老师、马丹老师。研讨会主要探讨了 “以赛促教”理念的践行及新生选人标准。
(创新班团队在研讨)
王瑞英老师首先介绍了21级创新班新生的课程体系,此体系根据学校对大学英语的学分调整及学生反馈进行了更新,这样让每位老师更清楚接下来自己要上的课程及各自的培养目标。她也梳理了创新班学生可能参加的校外各类竞赛,让老师们更加有的放矢地在课程中贯彻“以赛促教”的理念。主要的竞赛有写作团负责的“外研社·国才杯”、“联盟杯“、“岭南杯”写作大赛;阅读团负责的“外研社·国才杯”阅读大赛、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演讲团负责的“外研社·国才杯”演讲大赛、辩论赛;以及其它一些学生可能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如全国商校商务英语竞赛、“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等。
(王瑞英老师主持研计会)
写作团团长何梓健老师、周润方老师分别介绍了“外研社·国才杯”、“联盟杯”、“岭南杯“写作大赛的备赛情况。从何梓健老师详细的介绍来看,“外研社·国才杯”对学生挑战非常大,初赛、复赛和决赛中的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记叙文类型的写作,对学生的知识面、语言基本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都要求非常高。他从外研社历年竞赛的范文入手,分模块、分技巧地给学生进行培训。针对学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为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水平,创新班教学团队为竞赛搭好梯队训练,在大一的《大学英语》课上通过“翻译+写作”的方式进行写作基本训练,大二的《英语写作》课上对标竞赛进行针对性训练,写作团的培训则直接拔优攻坚,系统培训带学生参赛。
(何梓健老师分享写作赛事)
相较于“外研社·国才杯”,周润方老师认为“联盟杯“和”岭南杯“相对好准备,可以称为是“四六级写作加强版”。他在培训中积极地融入当下热点话题的讨论,鼓励学生定高目标,每次写作任务认清楚自己目前水平所处在的级别,如四六级水平、雅思水平、竞赛水平,及要达到下一个级别的水平需要在内容、逻辑和语言方面做哪些改进,让学生自己找短板和差距,再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周润方老师在分享写作比赛)
阅读团团长何承辉老师详细介绍了“全国大学英语英语竞赛”(NECCS)和“外研社·国才杯”阅读大赛。 NECCS包括对听力理解、词汇和语法、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翻译、改错、智力测试、写作等题型,对学生的做题速度及逻辑推理要求非常高。何老师整理了题库,积极带领学生刷题,总结反思,希望在竞赛成绩上有更大的突破。“外研社·国才杯”阅读大赛方面,“读以明己、读以察世、读以启思、读以言志”四个模块,分别考察了学生的阅读速度、逻辑推断、比较分析、创意写作等能力。为应对挑战,利用外研社提供的书单,创新团队将对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并把书单阅读任务根据学生水平及课程匹配程度,分配到黎会华教授的《英语文学鉴赏》、柯伊蔓老师的《英美概况》、王瑞英老师的《跨文化交际》,让学生阅读这些经典书目并撰写读书报告。阅读团则集中培训、拔优参赛。
(何承辉老师介绍阅读比赛)
演讲团团长魏健炜老师介绍了“外研社·国才杯”演讲大赛备赛情况,包括地面赛和网络赛。他强调每年的竞赛均是当年的时政热点,如今年的建党百年献礼“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跟国内各重点大学学生同台竞赛,要想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演讲破题,题目要抓人眼球,选材角度要独特,演讲稿内容要观点新颖逻辑严谨,学生除了基本功外,心理素质要过关。魏老师分梯队对学生进行了培训,而且为让学生有演讲的真实场景演练,他带学生参加了不少与演讲相关的校外实践活动。创新班团队将在外教《英语口语》中融入演讲与辩论技巧,《英语演讲与辩论》中对竞赛针对性训练,演讲团则直接培训最优秀学生去参赛。而且为了提高演讲学生的心理素质,创新班团队将实行“走班制”,即让演讲或辩论参赛选手,直接走到创新班各个课程班级进行现场演练。
(魏健炜老师介绍演讲比赛)
最后团队老师讨论了新生选人标准,在笔试和口试中参考雅思考试加大难度,且要求老师们评分时拉大差距,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进创新班来。整个会议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团队老师们集思广益,对每个比赛要攻克的重点、评委的标准、如何让学生更出彩、如何挑到更优秀的学生,老师们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研讨会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据悉,为进一步彰显和固化学校“强外语”的特色,大英部根据“三好一强”(政治表现好、思想品德好、学业成绩好、英语语言能力强)选拔创新班学生。同时为促进创新班学生在各类各级英语竞争中冲击高层级奖项,创新班成立了相应比赛的写作团、阅读团和演讲团,并在教学中实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大英部 王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