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返乡为民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第三党支部大学生寒假“返家乡,知民生”社会实践活动(四)

发布者:中文学院-李明杰发布时间:2025-03-27浏览次数:20

        2025年寒假期间,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第三党支部的同志们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积极开展寒假“返家乡,知民生”社会实践活动,活跃在社区、乡村、街道等地活跃在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社会基层服务、传承红色文化等各领域,“勇担当、善作为”,用实践行动展现了青年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勇肩责任使命,积极服务社会。假期里,梁芷瑜同志回到家乡,积极参与了当地人民广场的禁烟宣传、垃圾不落地和便民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在志愿服务活动期间,她认真、热情地帮助了许多有需要帮助的人,让人们不禁夸赞人民广场的志愿服务好。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梁芷瑜同志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她也将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脚踏实地、服务社会,争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青春和力量。

梁芷瑜同志正在进行便民服务工作

  志愿奉献爱心,助力儿童成长。假期里,邬敏婷同志成为了冬令营志愿者的一份子,她化身知心大姐姐走进了小朋友们的世界。在志愿活动期间,她积极地帮助小朋友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助力他们在学业上稳步前行,并且用心引导他们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态。同时,在与伙伴们并肩作战的过程中,邬敏婷同志真切地感受到青年群体团结协作的强大力量,对青年担当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理解。她表示,这次冬令营是一次对她全方位的成长历练。未来,她将继续在这样的活动中践行青年担当,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铺上坚实的砖石,用青春的炽热与活力,在教育与陪伴的漫漫长路上,绽放出属于新时代青年独有的耀眼光辉。

邬敏婷同志正在辅助小朋友做手工

  绿色行动我先行,文明环保志愿行。假期里,李盈熙同志积极参与到乡村文明建设活动中。她与团队成员一起深入乡村,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垃圾分类,鼓励村民们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同时,志愿服务团队还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次活动,李盈熙同志深刻明白了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它不仅仅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收获。展望未来,她希望能够继续参与更多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她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用行动传递爱与温暖,共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让乡村变得更加美好。

李盈熙同志正在清理路旁的垃圾)

  志愿助力音乐会,服务公众暖人心。在假期里,朱麗妃同志投身清远市博物馆新春音乐会的志愿服务。活动期间,她协助博物馆进行会场布置,引导观众入场并进行签到,以及就坐引导等工作。虽然这些工作看似琐碎,但她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每一项任务都应该严谨认真地对待。通过参与此次志愿服务,她学会了如何与人更好地沟通,如何处理突发状况等,这些经验对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极大的帮助。对于朱麗妃同志来说,志愿服务是党员践行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她将不断努力,继续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朱麗妃同志正在布置会场

  投身于社区服务,共建和谐之家园。在陈映萍同志看来,志愿者们是一群无私奉献的人,他们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以自己的体力、时间和精力服务人民群众,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假期期间,她参与了生态环保、服务群众等公益活动,包括担任博物馆引导员、协助社区组织居民团建活动、参与社区卫生清扫等工作。在此次公益服务的实践中,陈映萍同志见识到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学习到了党员干部们的处事方法,更深刻体会到做实事和服务人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些所得价值不菲。往后她也会继续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的工作中,为家乡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陈映萍同志正在打扫社区卫生

  志愿服务的精神永不褪色,青春的力量永远在行动。愿服务精神,如同永不凋零的鲜花,永远绽放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第三党支部的同志们身上,我们见证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热情他们以诗意的笔触描绘新时代的画卷他们以步履为尺,丈量乡土的深厚他们以行动为墨,书写担当的华章。在参与社区治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中,他们以躬身践行的姿态彰显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他们不畏艰,勇往直前,将青春的誓言书写在祖国的蓝天白云之下。新时代的青年,让我们紧握双手,凝聚力量,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文/曾静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