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 《人间词话》

发布者:中文学院-韦俏汐发布时间:2020-11-25浏览次数:637

ngzwxdedzb 2020-10-23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23日出生。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

       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空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

内容简介

《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

 王国维根据其文艺观,把多种多样的艺术境界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王国维比较科学地分析了的关系和产生的各种现象,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写境理想现实的问题。造境是作者极逞创意之才,充分发挥想象力,使万物皆为我驱遣,以奴仆命风月,这正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写境则是作者极逞状物之才,能随物婉转,能与花鸟共忧乐,客观的真实受到高度的重视,这正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

作品思想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

  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王国维的境界具体地,明确地揭示出艺术境界内在的特殊矛盾,说明了文艺的本质特征。与前人相比,这是一个新的贡献。

  王国维认为,景多无限,情也说不尽,境界本质上是"两个原质构成的。但不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是——人的精神活动的结果。”“这种特殊矛盾的多样化的对立统一,便形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

作品评价

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

         ——朱光潜在《诗的隐与显——关于王静安的〈人间词话〉的几点意见》 

     “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百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

                                    ——王攸欣《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