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的疫情居家:我们与父母的距离

发布者:中文学院-韦俏汐发布时间:2020-09-09浏览次数:589

爱是充斥着控制的模式,只是控制的量与度的区别。”

——来自受采访的一位大学生



       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的扩散,数以亿计的人们必须待在家中办公或者无法上学。阿里巴巴旗下数字化办公软件钉钉在 23日晚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有近 1000万家企业、约 2亿人在家“云办公”。为了响应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亿万各阶段的学生也留在家开启“云上课”模式。各司其职的人们因为该原因长时间聚在了一起,原本因距离而弱化的矛盾又因为距离重新严重起来。




大人都是不讲道理的。”

一位即将要高考的小橙同学在讲述她与妈妈之间的关系如此形容道。


1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通知。12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 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相关通知。一时间,早出晚归的人们只能整天待在家里;本该背上书包上学的孩子们都被迫在家中对着电脑上网课。)


小橙自疫情爆发到开学日以来都是处于居家学习的状态,每天面对的就是家里的父母、电脑的屏幕,这样“两点一线”枯燥无味的生活,无形中给作为高考生的小橙增添了许多方面的压力,也带来了许多苦恼。


小橙在谈及压力来源的时候,她表示:“经常遇到难题却没有同学讨论,还有时会分心,毕竟还是在家里,跟学校的感觉不一样。”节奏紧张且高强度的高考学习给小橙增添了许多焦虑。当记者问及这些难题的解决方式的时候,小橙更趋向于向同龄人寻求帮助,因为“同龄人之间更说得上话,也更容易懂”,但是却没有“和父母沟通。”


由于居家的条件限制,小橙无法与她的同学们一起面对面交流沟通,而手机、网络就成了小橙与外界联系的方式了。每当小橙想要拿起手机与同学们交流问题或者是在她学习累了之后想拿起手机看一下或与同学们互诉心事的时候,这时候却犯难了——小橙妈妈如果发现了小橙拿起手机,无论是用来学习或者是用来娱乐,都会训斥她、责备她不好好学习。小橙妈妈说:“她有时找借口玩手机,她一拿到手机就控制不了自己。总之,我看到她是拿手机而不是学习,我会很生气,但叫她,她也不听。我觉得居家学习还是不太好。”小橙被训斥、责备之后心里就很委屈,急起来之后就很想与妈妈理论清楚,但是很多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她被不分青红皂白的妈妈无端训斥,她就觉得母亲不够理解她。



小橙表示居家时候的这些争吵是非常影响心情的,本来就高四心情很压抑,如果是悲观一点的人都应该抑郁了。小橙说完,语气中透露出了一种无奈又无助的味道,说到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时候,小橙说:“有想过方法,但是没有用的,大人都是不讲道理的。”



快点高考,快点逃离。”

这是小橙目前的状况最迫切的想法。


小橙在居家期间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如此的情景,每次都是欲言又止,失败告终。小橙也想与妈妈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沟通,但是却发现妈妈根本不听她的,妈妈自有自己的大道理。这样一来,小橙与妈妈之后就陷入了一个循环:小橙渴望妈妈懂她,但与妈妈沟通的时候发现妈妈一直固执己见不听她的,于是又失败,如此循环往复。


可是小橙妈妈却表示“居家学习没有产生什么矛盾”,只是“近来她每周日下午回来都玩手机。说一下她又不接受”而已,并没有认为这是一种家庭矛盾。


到后来,小橙已经不想纠结于这样无止境的矛盾往复当中去,谈及“跟妈妈说明拿起手机的原因或许就会获得支持了”,小橙说: “我不想跟他们解释原因了,只想快点高考,快点逃离。”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对比”


其实小橙妈妈也是万千高考生妈妈的一个缩影


小橙妈妈对“手机”这一敏感词感到十分紧张,但是对于小橙的高考备考,家里还是想创造一个良好的复习环境的。关于这点小橙也说:“他们(父母)放电视会放很小声,家务活我也不用干。”尽管母女之间争吵过这么多次,小橙也有着让父母感到欣慰的地方,“她是除了手机和作息之外,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认真学习的。她上次模拟考有进步,她爸说她已经进入状态了,说明她还是认真的、自觉的。”小橙的妈妈有点欣慰地说。


(采访最后问起小橙对居家时候的父母说想却又没有开口说出的话。)

不要那么啰嗦,觉得哪里不对的地方可以提出建议,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对比,不要给他们增加不必要的压力,避免造成不好的后果。(一些人心理承受 能力不好的话)。”



事实上,小橙母女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她们只是千千万万家庭的缩影,许多家庭在疫情居家期间都存在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家庭矛盾。如果不是小橙,不是高三生,而是小学生或者是大学生,那么家庭矛盾会有所减少吗?



明明是关心他,却得不到孩子爱的回应”

在大多数的父母看来,即使是居家学习,依旧应该有个学习的样子。况且在这段居家的时间里,孩子的作息紊乱、生活习惯也不好、缺乏运动,还总是沉浸在手机、电脑屏幕跟前,连和自己说话的时间都没有。家长总担心长久的不良生活习惯会毁了孩子。 “这个时候不管不行。” “多多督促孩子,放任只会毁了孩子一生。”


小王(大学生)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现在长大了有自主思想就不容易受家长的支配,叫他做点家务活就会推脱,甚至会因为一点小事与家长顶嘴,说自己没有事先和他商量和尊重到他的意愿。稍微和他说点话,他会觉得厌烦,之后产生大大小小的争吵。小王妈妈感觉自己跟孩子总是隔着一扇窗户,明明是关心他,却得不到孩子爱的回应。


但也有大学生家长表示:“今年的这种情形,可以说普遍家长均是第一次经历,长期与孩子聚少离多的我们,一下要与孩子天天这么相处,心理上似乎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所以不同的家庭,面对不同性格的孩子,应该是千人有千面,千户总不同。抖音上常将孩子们称为‘神兽’,大学生孩子更是‘神兽中的极品’,他们不再是原来那个只要有得吃、有得玩,不听话了任你打和骂的小神兽了。他们的很多想法已不再受父母的支配,爸妈在他们眼中也开始不再那么完美。但这些现象其实都很正常,说明孩子正在从成长到成熟慢慢过渡,当爸妈的应该高兴才是。”



说了没有开小差,但他们不相信”

受访者小林(小学生)对自己的父母却表示无奈,他告诉记者,父母不相信自己在家能好好学习,一回到家便会询问自己上网课的学习情况,说了没有开小差但他们不相信,接着就会让自己重新做一遍题目给他们看,直到做完所有的题目。小林还说接连好几天都是这样,于是就跟父母发生了争吵。


(在《疫情期间全国小学生居家学习状况研究报告》中提到,“居家学习”时学生的自律是否足够这个问题上,49.3%的学生表现出了绝对的自信。有趣的是,对“是否自律”这个问题,家长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出现了比较大的反差,只有 28.8%的家长对孩子自律表现出了绝对的信心。)

——来源:未来网《疫情期小学生居家学习报告:超三成老师认为上网课需家长监督》


面对大多数的小学生家长群体,谈及网课,骤然色变,手机、电脑、平板敞开使用,在家长眼里就好比孙猴子看守蟠桃园那样艰难。居家期间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程度了解,以及学习情况的把控,是否足够到位?他们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又是如何?是否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这些点足以引起我们深思。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看到在孩子居家学习期间,家长承担的责任不仅是孩子的养成教育和习惯教育,还同时兼顾了“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这样的角色转换再加之工作方面的压力,很多父母表示一时间难以承受。


70%的居家工作者表示,居家工作的压力不亚于单位办公,因为工作环境的改变,他们抒发压力的方式也从自我抒发变为对人发泄。而此时居家学习的孩子变成为工作压力的“背锅侠”。而 40%的家长承认在居家工作期间,对孩子的责骂有一部分来源于工作压力转化。在家长因为工作任务而苦恼的时候,孩子在旁的干扰和询问一定程度上加重负面情绪的积累。居家办公和居家学习引起的情绪冲突,成为疫情期间产生家庭矛盾的因素之一。)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疫情之下约 2亿人在家办公 数字化办公软件迎来高峰旗》


如果真的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会躲开,比如下班之后一个人在车里呆一会吧,消化一下情绪。如果有时候真的把我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了,我应该事后会去和孩子道歉,说清楚爸爸是为什么这样,请他谅解吧,也算是教会他理解他人”小张(小学生)爸爸这样说道。


其实,每一个家庭都存在一些问题,区别只在于是激化了还是掩藏了。有些问题就如同尖锐的荆棘丛,将毛刺暴露无遗。而有些问题如同被白雪覆盖的泥土,表面洁白无暇,但深处自是一捧污泥。如果平日里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习性养成处理得比较好,与孩子的亲子关系较好,一般都会平顺度过这段特殊时期;反之,如果家庭双方在沟通上存在潜在问题,那么潜在的问题就会质变成为矛盾从而暴露出来。


这只是我们采访的大中小学生的几个个案,从采访内容中就反映出“中国式家长”这一群体所养成的“中国式家庭”,大多数中国家长与孩子之间并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更像是专制类型,即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家长是家庭的权威,孩子是附属品,孩子都必须听从家长的话。这种管理式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家庭矛盾,如果孩子不听从家长的安排,就会引发各种大大小小的家庭争吵。


但这种关系多数存在于中小学生群体,中小学生三观尚处于形成阶段且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管理式家长就会插手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求孩子做到尽善尽美。而到了大学生群体,管理式教育在这里就会走不通,如果家长坚持要实行管理式教育,那么小到吃饭睡觉,大到学习工作,一切都会成为争吵的焦点。



关于家庭矛盾,小学生小刘的爸爸回应说:“家庭矛盾是固有的,并不是说孩子到哪个阶段家庭矛盾就会减少。”

家庭矛盾在家长层面来说,首先是教育方式的问题,平时赋予孩子极大的期望,给孩子增添很多不必要的压力。家长对孩子的评判标准过高且单一,绝大多数的家长会拿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同龄人作比较,最常见的莫过于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别人家的孩子”,把成绩作为孩子成长的唯一标准,势必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压力。种种积压下来的问题,在长期居家期间,矛盾就会成为导火线,引发一系列的家庭争吵。


其二是自我情绪管控的问题。家长将工作上的情绪带入家庭,甚至发泄到孩子身 上,这明显是自我情绪管理不到位的表现。根据采访结果显示,80%的孩子在父母辅导做作业的过程中受到父母的责骂和训斥,家长大概意为:“你怎么什么都不懂,一天上班下来还要被你气我,真是无语。”孩子在接收到这样的消极信号后,不仅会丧失寻求父母帮助的动力,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厌学的情绪。


其三则是家长和孩子的换位思考理解不到位,产生冲突的同时没有理解对方所思所想,造成家长认为“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孩子认为“爸妈怎么一直不理解我”。


以上的情况其实并不在疫情中才有,只是此次疫情将该情况更加凸显出来。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家长和孩子认真沟通,说明需求,学会互相理解。家长在办公期间或日常生活中控制情绪,不把孩子当成“生活的出气筒”,才能友好和谐共处下去。


有一个经典的比喻很恰当:人就像刺猬,离得远觉得冷,离得近又觉得扎,过近的距离是会引发焦虑的。疫情居家生活拉近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现实距离,但我们也不能因为一些家庭矛盾拉远了与父母之间的心灵距离。



信任”、 “平等” 、“尊重”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几个关键词:“信任”、“平等”、“尊重”

大部分孩子更希望的是:与父母“平等”、“平和”地交流。


在与父母相处时,他们希望能够确立主体地位,而不是成为父母的附属品。但为人父母往往会忽略这一点。特别是当孩子还未成年的时候,父母的控制欲十分强烈。他们只知道孩子居家不爱学习,但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他们在学习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这些父母很少深究,和孩子探讨并研究出应对困难的可行方案。


疫情期间,孩子处理应激源的能力比父母差,更需要来自父母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但实际情况是,父母一味地去压缩孩子的娱乐时间,视手机、游戏如洪水猛兽,总以为孩子是不懂道理、不讲道理的,这反而是父母的一意孤行。父母一味地“堵” ,却不懂得如何“疏”,这样会大大损伤孩子的独立性,增加孩子疫情时期居家的压力。


而更多的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们则表示,双方的平等对话是很难的,更像是一种妥协。

(观念)不一样的情况时候,一般是我妥协。我妥协,没有双方平等,不可能的,而且这种现实存在的东西都是我妥协。”——来自大学生小徐


有些东西是妥协不了的,这是没办法妥协的,因为年代不同嘛,70年代的人怎么能和我们九零后平等对话呢,完全不可能的,这是做不到的,有隔阂呀。”——来自大学生小何



在回答“期望未来与父母如何对话”这一问题时,小何(大学生)同学给出了他的答案:

父母对话就是首先要平等。就那种一直把你当小孩子那种想法,这样是不对的。虽然说小孩永远是你的小孩,即使你到了四五十岁、六七十岁你的父母看你还是小孩子,这没错,但是在讨论问题以及说一些事情的时候,不应该再把你当成小孩子。然后就是尊重,如果发生矛盾或者是有隔阂的时候,我们作为子女应该要首先礼让一下父母。因为父母终究是你的父母。虽然说在对话期间,我们是一个平等的角度就是在相同的一个高度来讨论些问题,但是在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上面我们应该要充分尊重他们。我说的尊重,并不是说要妥协他们的观念,而是尊重他们的那种态度。就是如果你说的对的,他们说的不对,你可以反驳他们,但是没必要搞的就是那种脸红,这样没有必要。”


小李(大学生)爸爸对此作出了一个他的回应:“作为父母我觉得孩子既然已经成年了,就不应该再把他当作小孩子来看待,当今社会小孩从小接受的教育及教育的方式的不同,会形成与父辈这一代人的观念、思想的不同,所以觉得与成年后的孩子相处的话,应该把他当做是刚认识的小同事,或者是新交的一个小朋友,这样相处可能还比较融洽一点。与孩子的沟通,我觉得最主要是做到坦诚与接纳,双向互动才能合一。”



爱不是束缚,而是放手

在父母眼里,爱是给予,是无私。或许真正为人父母之后才能明白,没有一个人能够像自己孩子那样让他们全身心地付出。他们甚至会以他们的观点来要求你,只是希望当你知道他们所走过的艰辛时,会重视他们来之不易的经验。


在我们采访到的一位大学生小黄眼中:“爱是充斥着控制的模式,只是控制的量与度的区别。”有时候父母确实是太爱孩子了,反而被爱所困,失去了方向,失去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最恰当的距离。


其实孩子在每个阶段,都会呈现出丰富而鲜活的特征。小学生的天真、中学生的压力、大学生的规划,这不能一概而论。父母只看到学习的重要性,忽略了作为个人的孩子在承担着什么,又承担了多少。


父母希望孩子一直都快快乐乐,其实,只有孩子自由了,他们才会真正地快乐。自由的定义是什么?是孩子能够把握人生的自主权,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同时也能够承担他们的选择所带来的好或不好的结果。当他们还小的时候,父母要看到他们的浪漫,让他们用自己的触觉去感知世界;当孩子升入中学时,和他们一起去击退学习上的困难,给予他们思考的方式;当孩子成为大学生时,理性分析他们做出的重大抉择的优劣,相信他们是在权衡利弊之后所做出的选择,并尊重他们。孩子终将会高飞远走,父母能做的,是在孩子疲惫落魄的时候,电话那头,就是一个温暖的港湾。爱不是束缚,而是放手。



当父母学会如何和孩子沟通相处的时候,孩子的人生才会真正开始。

而当孩子学会回应父母的沟通时,“我们”与父母的距离才不会忽远又忽近。






小组分工:

一、选题:小组全员参与讨论

二、采访提纲:小组全员共同拟定

三、采访学生及家长:小组全员分地采访

四、成稿过程:全员线上讨论

特稿主笔——李馨

Part1典型家庭案例(以小见大)——郑羽森

Part2中国式家庭(从特殊到一般)——林碧霞、陈敏思

Part3大背景加数据收集整合——黄晓彤

Part4主旨升华——刘权锋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