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为什么读经典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0-08浏览次数:1673

 

我们今天为什么读经典
唐晓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中文系教授
首先,经典本身即有重要的价值。人的成长需要第一流的营养品,经典正是这第一流的营养品。
其次,经典不仅仅是一本书,书的背后常常有一个文化巨人。与这个人打交道,对人的成长意义重大。梅贻琦谈到教育问题时,提出了著名的“从游”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这是非常深刻的。不过,人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不是总能够遇到“大鱼”,这时,需要从古代寻找自己的榜样,这就是孟子的“尚友古人”。尚友古人,也就是需要阅读古代巨人的书籍。读书,即能够结识古人,如梁启超所说:“学者苟能将《论语》反复熟读若干次,则必能睪然有见于孔子的全人格,以作自己祈向之准鹄。”
第三,经典是学习其他有价值著作的基础。不懂得经典,对后来的著作也不可能真正理解。金克木先生在《书读完了》一文中就曾指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易》、《诗》、《书》、《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和《庄子》等,是后来所有读书人都要读的,他认为,这些几乎无人不读的书必须读,不然就不能读懂堆在那上面的无数古书,包括小说、戏曲等。这十部书若不知道,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朱熹、明朝的王守仁(阳明)的书都无法读。连《镜花缘》、《红楼梦》、《西厢记》、《牡丹亭》里许多地方的词句和用意也难于体会。
第四,经典是最富有创造力的著作。培养创造力,仅仅是学习创造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与理论知识相比,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创造力的范本,而经典就是这样的范本。
最后,经典也是对人类经验的完美表达。即是说,经典不仅内容深刻,它的文字也是非常精彩的。如“五经”的文字,不仅简洁精炼,且含蓄而有余味。
阅读经典,需要消除三种顾虑:
一是束缚思想、影响创造力的顾虑;与这种顾虑相反,只有阅读经典,才能真正具有创造力。束缚思想的不是经典,而是“现实”。经典具有解放思想的价值。
二是“精华——糟粕”顾虑:从教育学角度看,精华与糟粕都需要受教育者有所接触。学生通过接受精华而在成长,在这一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弃其糟粕”的能力。经典的所谓“糟粕”,常常是源于我们对经典的误解。如《论语》有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的是:君有君的样子,或者说君尽君的责任,然后臣尽臣的义务。父尽父的义务,然后子尽子的孝道。大家义务是双向的。你君也有君的义务,然后你才能要求臣对你忠,你父有父的义务,然后你才能要求子对你孝,双向义务,这是第一个层次。进一步说,还包括:就是君先做的像君的样子,然后才有资格要求臣对你尽忠,父亲首先要尽到父亲的义务。孔子是把责任义务放在强势者的身上,要求上层社会做得好。这也就是“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再如“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也是这样。孔子看到,若是政府提倡、鼓励一个家庭的成员相互告发,儿子告父亲,妻子告丈夫,这样社会就会出大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所谓糟粕其实是未得到正确理解的精华。
三是“吃亏”顾虑。经典让人吃亏,也是一种“理论”。认为经典让人做一个忠厚、善良的人,而现在的社会,这样的人会“吃亏”。经典不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但实际上,人吃亏一点并非坏事,而处处想到利并不是总能如愿。

时间:Oct 8, 2013 3:03:00 PM   

录入者: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