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30日,以“中国新发展 世界新机遇——开创英语教育开放合作新局面”为主题的2023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在澳门城市大学举办。我院副院长李春梅博士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做海报展示。
大会为期3天,共有9场主旨报告和24场平行会议,包括外语学科院长/系主任国际传播论坛、粤港澳大湾区教师专场、专门议题委员会专场、青年学者论坛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名海内外高校英语教育专家、学者和英语教师围绕12个分议题现场或线上参会。他们通过主旨发言、专题发言、微论坛、工作坊、课例展示、论文发言、海报张贴及国际英语教育创新展示活动等多种形式分享最前沿的英语教育研究和实践成果,展望英语教育发展最新趋势,探讨中外教育交流合作新模式。
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国际英语教育研究基金会主席刘骏教授的主旨发言强调英语在澳门发展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定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促进澳门的国际化进程,如通过提高市民的英语水平吸引外国投资者、为国际学生和访问学者营造友好的学术环境和文化交流机会、推动与世界的文化交流、通过加强英语教育培养跨文化人才等。
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围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作主旨演讲。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基础英语课程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从发展学生整体语言能力的目标转变为通过英语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王蔷教授概述了过去30年来中国不断创新英语课程所作出的努力,探讨了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难点以及为培养有理想、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外语人才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教授、香港应用语言学会前会长李潔冰就二语写作的反馈发表主旨演讲。她指出,教师的反馈能力包括有关反馈的基本技能、知识、价值观、态度和目标等方面,写作教师需要具备写作方面的能力,以便设计有效的反馈过程以及利用技术手段改进教学实践。她强调,反馈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责任,教师应根据教学环境的需要提供反馈意见,利用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为学生的写作带来真正的变化。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搭建外语教育国际合作平台,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组委会与澳门城市大学联合成立了“一带一路”英语教育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基地。此外,大会特别邀请了来自俄罗斯、新加坡、尼泊尔、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泰国、蒙古、伊朗和塞尔维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就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英语教学趋势等问题进行发言,以语言文化交流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与文明互鉴,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香港大学名誉教授、阿纳海姆大学杰出研究教授,TESOL前主席David Nunan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当下全球英语学习者人数逐渐趋于稳定,全英授课模式在全球高等教育中逐渐流行,针对不同行业的英语人才需求增多。互联网的加速进步使得线上学习成为了主流学习途径之一。英语从交际工具升级为全球各地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相应地,全球化时代,英语教师除了语言教学外,也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应成为教育、社会、国家发展的推动者。
本届大会由中国日报社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联合主办,21世纪报社和澳门城市大学联合承办,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国际英语教育研究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和ETS中国担任学术指导单位。
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自2018年创办以来,大会已成为思想碰撞、成果分享、协同创新的高端、专业化国际平台,为推动中国英语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与全球外语教育事业协同发展贡献了新的智慧。(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