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要求,为充分激发教职员工育人主动性、创造性、持久性,牢固确立教职员工在育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步开展,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单位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
一、改革举措
充分发挥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七大育人体系”。
(一)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实践载体的有机融合整合,建设社会实践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品牌实践项目,探索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
(二)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注重以以文育人,用好广州红色资源和高校红色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建党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推进文化实践中心平台建设,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三)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围绕立德树人育人宗旨,落实网络育人任务,以易班为主要平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通过增强易班网络内容供给,巩固网络思政育人阵地,持续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五)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加强学生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精准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六)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资助育人体系,以需求精准为导向,以帮扶精准为核心,开展“物质资助、精神引领、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多元资助育人模式。
(七)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发挥各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
从平台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探索构建育人共同体,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单位具体部署、部门协同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育人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单位成立“三全育人中心”,育人中心挂靠各牵头部门,负责每年审定年度工作计划,推动日常育人工作,选树育人典型。各部门需推出特色育人项目,“育人中心”需跟进明确对接负责人,实现本单位三全育人格局的落实落细。
(二)完善制度保障
推进“工作提质、作风提素、责任提高、全面提升”和“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高效化”的“四提、四化”建设。
(三)抓实工作保障
为保障“三全育人”工作落地落实,各部门要完善常态协作和分工负责机制,应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明确各部门目标任务,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各子计划实施部门每年应对照子方案编制年度工作计划,上报单位领导审批、实施,并认真贯彻落实、接受考评。
三、“三全育人”子计划任务及分工
为进一步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按照职能分工,制定各部门应担负的子计划任务和分工。
(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实践育人”实施计划
1.育人目标
坚持思想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实践中锤炼品德修为,涵养家国情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工作计划
(1)完善实践育人体系
把教学的第一课堂同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结合起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践育人。积极构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
(2)丰富实践活动内容,提升实践活动成效
依托第二课堂管理系统,将思想引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相结合,丰富实践活动内容,突出育人导向。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暑期持续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实施、总结等过程的全方位指导,将社会实践纳入学分管理,完善考评指标体系。
(3)坚持开门办思政,完善实践基地建设
坚持开门办思政,深入推进校企、校地合作,构建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立校内外实践实习平台;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提供实践资源;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优化学生创新实践教育环境。
(4)以学科赛事为依托,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学科赛事和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加强校院两级联动,积极整合优势资源,搭建竞赛项目平台,合力助推学科竞赛工作。如“挑战杯”竞赛、“攀登计划”“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赛事。强化赛事获奖激励,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学强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
3.具体项目
(1)持续推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教师指导,组织师生深入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一线,提升乡村振兴的信心和使命感;参与社会调查研究和科技服务,结合学校学科,对接国家战略。
(2)深化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学校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在竞赛和活动中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或历史突破性成绩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大力宣传,浓厚校园创新文化氛围。
4.考评指标
(1)实践组织宣传到位,学生参与率高
围绕社会实践优化设计,宣传到位,参与度高,师生覆盖面广。能够形成具有符合学院学科特色的创新创业赛事、论坛、讲座、沙龙、实践等活动,以专业为基础,覆盖率100%。
(2)实践开展有成效
围绕各学院专业优势,每年培育和孵化1%-2%的优秀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在学科赛事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成绩,实践效果得到校内外媒体宣传报道。
(3)实践总结有收获
对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总结,通过学生、教师、实践地等第三方组织总结实践效果,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价,注重实践育人实效。
(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文化育人”实施计划
1.育人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大力弘扬“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南商精神,塑造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相结合的南商文化,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导向规范、审美陶冶、传播辐射等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工作计划
(1)文化传承与创新计划
进一步开展文化传承和创新工作,用好学校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资源,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深入开展建党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把新思想、新文化与实践活动结合,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和爱岗敬业、感恩奉献、奋斗拼搏精神。
(2)文化品牌创新创建计划
通过打造艺术、文化类校园演出活动,创新学校既有品牌活动、创建更多特色品牌,达到文化育人目的。
(3)文艺社团建设计划
举办我校各级各类文艺演出,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积极推动各类文艺社团及学生参与各类高校艺术作品展演等特色活动,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生文艺社团,培养一批高水平文艺人才。
3.具体项目
(1)积极组织各类“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2)开展“五四精神”、毕业季、迎新季、贺新年等主题文艺活动。
(3)继续做好“灯塔学习会”等学术文化活动。
4.考评指标
(1)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党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项目的推进和管理,有重点有特色。
(2)如期做好毕业季、迎新季等主题教育,积极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精神传播等工作,有亮点、特色。
(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网络育人”实施计划
1.育人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网络育人任务,以易班为主要平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通过增强易班网络内容供给,巩固网络思政育人阵地,持续推进富有南商特色、在广东省高校具有影响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把易班建设成集“思想引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为一体,不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网络素养。
2.工作计划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学生网络育人工作的领导,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成为育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1)创新体制机制,培育网络内容供给新动能。推进校-院-师生的网络文化引领体系建设,校部完善岗位配置,建立以网络思政为职业化方向的队伍,加强校院工作站建设和班级学生网络骨干培养,建立骨干激励机制,完善对优秀网络作品等的激励政策,增加项目研究经费,支持骨干开展前沿性研究和网络文化创新性工作,形成科研和工作互为促进的机制,鼓励创作优秀网络作品和利用易班开展思想和文化引领,激发校院工作活力,推进专业化发展。
(2)加强对接融合,增加平台资源供给。加强与教务、现教、团委等相关部门的对接,推进与其他育人工作的融合,完善学院目标责任制考评机制,不断丰富平台的资源供给渠道。
(3)夯实工作基础,加大经费投入,培育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对师生骨干队伍的培养,补充校院工作站支持经费,夯实人才梯队基础,增加培训经费,用于支持师生网络骨干参加易班培训、新媒体使用等的培训和考察交流;增加项目工作经费,支持基于易班的应用研发项目,持续培育易班信息化成果,提升易班网络引领力和学校网络思政的影响力。
3.具体项目
(1)对接教育部和广州市工作目标,每年支持易班公共号、机构群号以及学校机构号建设,设立前沿课题研究项目,支持建立校院两级差异化发展网络工作室。开展相关培训和交流走访,提升骨干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开展评奖评优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工作站队伍扶持力度,培育网络意见领袖,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让思想引领更有力度。
(2)围绕学生需求和教师需要,充分挖掘优课平台系统共建与资源互享功能,不断丰富易班教育教学服务内容。根据学院分类探索建立易班教学资源建设评价机制,校院联动增强易班服务保障能力,继续做好基于易班的形势政策课、职业生涯课等教学支持服务工作。引导学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继续探索和实践“泛在式”新生入学教育方式,加强与相关方面的对接融合,不断丰富教育资源。结合易班示范中心建设,争取易班项目经费,开展临港片区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探索。
(3)进一步丰富易班功能内涵,拓展易班服务范围,通过推进“易事务”、“易打印”等项目的落地,加强宣传引导,做好服务工作,提升学生易班使用获得感,不断增强易班的黏性。继续开展相关网络滚动调研,及时把握学生思想热点和动态变化,为提升思想工作针对性提供支持。继续做好易班作为官方平台在信息发布、一站式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加强信息的整合和推送,不断满足师生易班使用需求,让网络服务更有温度。
(4)探索与校团委等的活动协同,线上线下结合,建立校园文化活动协作机制。紧密结合学校主题活动的要求,规划和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易班“微”活动;继续办好各类主题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加强载体设计,繁荣校园网络文化。加强宣传组织工作,增强网络传播,强化师生互动,让活动更有热度。
(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心理育人”实施计划
1.育人目标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扎实推进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构建组织保障、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实践研究“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2.工作计划
(1)完善组织保障体系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队伍的常态化业务培训;完善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室的日常管理制度;增强对校心理发展中心学生组织的专业指导,实现强化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四到位”。
(2)完善“1+8+X”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加强知识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围绕育德与育心的结合,完善心理健康课程结构,规范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通过课程教学优化心理育人水平。
(3)规范心理咨询服务
运用“互联网+”完善心理咨询预约制度,加强初次咨询的评估,确保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规范心理档案建设和校内外转介制度。
(4)强化校内“校、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预防干预体系
规范联动的心理危机干预流程,深化危机干预的机制,确保心理危机精准识别、及时干预和有效跟踪。
3.具体项目
(1)加强队伍建设,按照相关规定师生比1:4000的要求,配齐建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强化普及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提升教育咨询辅导能力。
(2)完善与精神卫生中心、社会专业咨询机构、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社会协同工作机制。
(3)围绕“绽放心灵之花,悦纳阳光自我”为主题,打造“5.25心理健康活动月”品牌项目,重点围绕“心理越野营”、“原创心理剧”和“原创心理漫画”项目进行建设。
(4)探索心理健康与生涯发展和生命教育的紧密关系,开展基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项目研究,增强学生对培养问题解决和敬畏生命的重视程度。
(5)依托市级项目平台进一步加强校内外优质资源的协同,协同多方力量,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构建校内外融合发展的“大心理”工作格局。
4.考评指标
(1)队伍建设。一是对标上级的心理健康工作要求,按照1:4000师生比配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二是加强校院两级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对心理联络员与辅导员开展分层业务培训,熟悉日常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提高整体心理育人质量。
(2)课程建设。依托教研室,围绕“育德”与“育心”的结合,推进课程思政,完善优化“1+8+X”的课程群建设,重点做好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大纲设计、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创新。
(3)预防联动。一是日常筛查。加强每月心理排查,建立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二是建立学生发展档案,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及时开展工作并长期跟踪,并做好跟踪记录;三是注重心理危机的规范与联动,确保心理危机干预及时有效,确保校园安全。
(4)调查研究。依托项目化运作模式,每年发布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课题,培育2-3个“校内心理名师工作室”,搭建队伍的专家化平台提升专业化水平。
(5)品牌活动。围绕“5·25”与迎新季的主题教育,各学院开展主题鲜明、特色鲜明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学生覆盖率100%。心理普测率达到100%。
(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管理育人”实施计划
1.育人目标
继续加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学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丰富管理岗位公约体系建设,落实广东省教卫党委“三全育人”示范校建设目标,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挖掘管理岗位育人元素,培养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增强服务的自觉性,提升管理人员服务能力,优化管理方式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管理育人环境。
2.工作计划
(1)梳理管理岗位职责,发掘管理育人内涵
围绕管理育人系统梳理岗位工作职责,探索发掘岗位职责的育人内涵,有效发挥岗位育人功能;提高岗位招聘的科学性,将政治素养作为人岗相适的重要考量标准,强化岗位育人的重要性;突出管理岗位工作的服务性,以构建窗口岗位为依托,将微笑服务作为开展岗位工作的重要内容;着力营造以育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不断完善管理育人机制,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制度、环境及人的管理育人作用。
(2)强化学工队伍管理,提升管理人员的育人素质
不断加强管理人员自身职业道德建设,坚持廉洁奉公、提高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持续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服务水平的培训,引导管理人员主动了解、熟悉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喜好,提升管理服务的针对性;严格管理人员的准入条件,将政治考察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强调育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双并重。
(3)完善管理岗位评价机制,探索育人功能评价标准
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建立包含育人功能发挥成效在内的岗位考核评价标准,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结果,作为考量育人成效发挥成效的重要依据;以上海市及学校育才奖的评选为契机,针对获奖的管理人员做好表彰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榜样教育突出管理育人的重要性;依托学校现有荣誉体系,将育人功能的发挥,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条件。
(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资助育人”实施计划
1.育人目标
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围绕励志、感恩和诚信等主题,以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素质拓展和技能培训等活动为载体,培养受助学生自强、自立、诚信、感恩意识,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2.工作计划
(1)配齐建强工作队伍
加强校院两级资助队伍建设,进行各有侧重的业务培训,增强资助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规矩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学生资助工作队伍执行力和专业化水平,从而提高整体资助工作能力和服务育人质量。
(2)完善资助措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奖、贷、勤、助、补、减、绿色通道一体化的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力争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性化认定、动态化认定、精准式认定。规范各类学生资助项目的管理制度与政策执行,确保各类资助政策落实到位,做好受助学生跟踪服务。
(3)建立发展型资助体系
探索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学生自助“三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同时,以发展型资助体系的理论为导向,与高校的有关专业课、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等教育活动互通桥梁,探索出适合民办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实施项目及办法。从而推动高校发展型资助工作的健康发展。
(4)提升资助育人效能
加大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助学成才典型案例以及资助工作所取得的社会成效,将资助工作与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
3.具体项目
(1)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不同年级、不同地区学生的受助需求,针对不同的受助需求,开展差异化的精细资助,建立精准资助的机制。
(2)举办奖学金颁奖主题系列活动,进行学校奖学金、社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的表彰,展示我校优秀学子的成长故事;发挥优秀学生的先进典型示范和引导作用,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向善,提高责任意识和时代使命感。
(3)在发展型资助理论指导下,转变原有的资助观念和形式,强化资助育人观念和激励措施,调查了解高校实施发展型资助的现状、问题及原因;以学生入学时间为维度(大一至大四),以教育层面为广度(协同育人、就业创业、心理、校企合作),总结出适合民办高校的发展性资助的模式。
(4)在校内创新形式宣传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之外,选拔优秀受助学生担任资助宣传大使,进行学生资助体系的系统培训,再让他们利用寒暑假返乡、返回高中母校,以自己切身受助经历现身说法,“为资助代言”。
4.考评指标
(1)健全学生资助项目管理制度,规范评审学生资助项目,及时、准确进行学生资助资金的发放。
(2)学生对学生资助项目的满意度较高,对自身成长成才有较大帮助。
(3)加大对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挖掘并宣传受助学生自立自强、积极向上、回馈社会的典型事迹。在校级以上媒体有宣传报道。
(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组织育人”实施计划
1.育人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发挥各级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工作计划
(1)从严治团,夯实团支部建设。进一步规范团员发展工作,严肃团规团纪,强化教育管理;创新开展“三会两制一课”,规范团内组织生活;完善推优标准,建立推优机制。加强团员青年先进性教育,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积极改进团的作风形象,充分发挥团员在青年学生中的模范作用和青年学生的凝聚作用。
(2)加强团学骨干的培养教育。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坚持党建带团建,通过理论学习、素质拓展、参观访学、交流研讨、实践调研等加强团学骨干培养,进一步增强骨干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组织育人工作中的自我教育作用。
(3)加强学生会组织建设,提升管理能力。建立“学校、院系、班级”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发挥学生组织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引领青年的作用;规范学生干部选拔、培训及考核,发挥学生骨干示范引领作用。
(4)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学校治理。每年召开一次学代会,将学生会组织职能写入大学章程;差额选举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学生常任代表委员会委员;每三周召开一次常代会,健全学生权益维护机制。
(5)规范学生社团管理,构筑社团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社团年审、活动备案等制度;配齐社团指导教师,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与运行管理;加强社团组织建设,培育高水平特色社团,推进学生社团特色规范发展。充分发挥各级关工委在组织育人工作中的协同作用。
3.具体项目
(1)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通过“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主题团日活动等项目,坚定团员理想信念、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团员发挥作用。
(2)加强团学骨干培养。每学期开展校院青马工程,培养学生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质,能够在学习生活中率先示范,敢于担当的南国青年。
(3)培育高水平特色社团。开展学生社团的清理和整顿工作,推动学生社团规范化建设,选拔和培育优秀社团,提供组织保障,资源支持,引导社团发展方向和组织形式更贴合学生实际需求,进着力提升学生社团育人成效。
4.考评指标
(1)新发展团员开展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学时;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团员教育评议活动,组织团员认真查找思想、学习、工作、纪律和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抓好整改提高。
(2)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确保每学期开展至少两次主题团日活动。同时,以重大会议和重大节点为契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团员青年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珍惜团员身份,提高自身素质,体现先进性。
(3)每年举办青马工程培训班至少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