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激荡思想,跨界智慧赋能创新 ——文化与传播学院博士沙龙圆满举办

发布者:新媒学院-王思琪发布时间:2025-05-16浏览次数:10


   为加强学术交流互动,激发教师科研创新活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文化与传播学院于2025年5月15日下午14:30,在教学楼H606承办学校2025年第6期博士沙龙“科研项目申报经验交流”。活动由文传学院副院长吴晟教授主持,梁施乐、张凯、韦宜均三位博士作主旨汇报,学院青年教师科研骨干共同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


梁施乐博士分享了“翻译符号学视域下的广东粤闽客方言接触研究”项目申报思路。他强调方言调查的重要性,并以此探讨粤闽客方言接触现象,详细描述了方言接触中的词汇借用情况,如梅州丰顺客家方言对闽方言词汇的借用、粤西粤、闽、客方言的共同创新词汇。该研究旨在以翻译符号学视角深化方言接触阐释,拓展语内翻译理论边界,推动跨学科研究融合。他还着重强调科研申报书写作需逻辑清晰、内容具体,注意字数与页数限制,建议参考相关书籍资料,谨慎使用AI工具,以提升申报书质量与成功率。



(梁施乐博士进行汇报)


张凯博士聚焦教、学、研的紧密互促关系展开分享。他引用鲁迅观点,阐述选本的重要性与局限,指出选本影响知识结构与读者视野,并以实例说明选本对认知的影响,强调教学应突破选本局限。研究方面,张凯博士分享了“清代御选古文选本与古文大家传播接受关系研究”的项目申报思路,介绍其研究目的、内容及重难点,探讨古文大家在官方视域下的传播接受关系及背后的文化政策与社会影响,还提及选本与科举考试对古文大家建构接受的作用。最后,他鼓励大家保持对文学研究的热忱和多元探索,认为广泛兴趣与视野对教学和学术研究至关重要。整个分享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为教师提供了宝贵启示。


(张凯博士分享科研项目申报思路)


韦宜均博士分享了“高水平开放下‘湾区品牌’国际传播创新实践研究”的申报经历与思路。她结合自身学习背景,聚焦品牌出海研究,尤其针对东南亚市场。韦博士深入剖析了研究背景与意义,涵盖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概念,并探讨了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及新媒体对品牌传播的影响。她还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趋势,提出研究目标、内容、思路及重点难点。最后,她以华为、腾讯及潮汕英歌舞等品牌出海案例,强调关注经贸合作变化、文化差异等因素对品牌研究的重要性。


(韦宜均博士进行学术分享)


交流提问环节,教师们围绕关键学术问题、研究方法优化等踊跃提问。三位博士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与经验,不仅为教师们答疑解惑,更引发大家对相关学术问题的深入思考,有力推动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交融。活动最后,由院长助理梁施乐博士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博士沙龙从方言接触、古文选本及湾区品牌出海三个视角分享了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心得,并鼓励大家从学习、教学实践、请教资深教授及关注生活变化中探索科研灵感,不断尝试突破。


(梁博士进行总结发言)


本次博士沙龙的成功举办,为文化与传播学院学术交流合作注入新活力,对推动学科发展、提升师生科研能力意义重大,让参会教师对科研项目申报有了更清晰认知,为后续科研工作筑牢根基。未来,学院将加强学术资源整合共享,鼓励教师突破创新,为学科建设与学术繁荣添砖加瓦,推动学院学术发展更进一步。



(文:李宜谕)

(图:陈娉婷、张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