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分享会|五位上岸学子倾囊相授,助力百名考生备战

发布者:新媒学院-王思琪发布时间:2025-04-28浏览次数:10


本网讯427日下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在F101学术报告厅举办“2025考研经验分享交流会”。学校副校长、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王关义教授、副院长吴晟教授、副院长易文教授、党总支书记冯钿同志、院长助理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胡博副教授、院长助理梁施乐博士以及全体辅导员出席此次活动。


(全体合照)


分享会伊始,王关义副校长致辞,他以“人生不留遗憾”为题,从个人成长、家庭期许、国家发展需要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大学生继续考研深造的必要性和对人生成长的意义。讲话紧扣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与高质量发展需求,指出大三阶段不仅是备考深造的黄金时期,更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的重要契机。王副校长以恳切寄语表达对学院学子的殷切期望,号召同学们要珍惜当下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把握机遇、勤学苦练、积极投身到考研的热潮中去,在知识求索中书写更加辉煌的青春答卷。

(王关义副校长致辞)


五位上岸学子经验分享:从择校到冲刺的“实战攻略”

黄诗莹:跨校调剂背后的“择校智慧”

一志愿报考扬州大学现当代文学、最终调剂至闽南师范大学文艺学的黄诗莹,以亲身经历解析“大综合”与“小综合”院校的选择逻辑。她建议语言学基础较弱的同学,优先选择考查范围相对集中的院校类型,以规避因科目覆盖面较广、涉及语言学内容而可能增加的备考难度针对真题利用,她展示了自制的“专题笔记本”——按莎士比亚戏剧、鲁迅研究等高频考点分类整理真题答案,强调“开卷写真题、闭卷练框架”的复习方法。  


(黄诗莹同学


叶嘉茵:英语四级“逆袭”考研英语75分的秘诀

 “单词量是根基,坚持才能质变。”报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科语文的叶嘉茵坦言,自己备考前仅通过英语四级,但通过“每日滚动刷词+精研阅读错题”实现突破。她建议学子利用“艾宾浩斯记忆法”制定背诵计划,并分享专业课二(文学综合)的“框架记忆法”:“先梳理文学史脉络,再填充作家流派细节,答题时以‘总分总’结构展现逻辑。”  


(叶嘉茵同学


郑晓宏:387分上岸广大学科语文的“时间管理术”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郑晓宏以387分考入广州大学学科语文定向计划。她详细拆解备考阶段:3-5月夯实英语基础,6-8月集中刷阅读真题,9月后进入专业课“车轮式背诵”。针对有相同志愿报考意向的考生,她建议同类型考生提前研读初中语文教材:因专业课二频繁考查教学设计题,需深入分析课文创作背景、文本特点及教学要点。"


(郑晓宏同学


李嘉仪:新闻传播专硕391分的“真题导向法”  

 “高频考点决定复习优先级。”李嘉仪以391分考入广外新闻传播专硕,现场展示其整理的“考点频率统计表”。她建议大家通过系统分析十年真题找出高频考点。针对备考焦虑,她坦言:“与其焦虑没背完的内容,不如确保掌握的知识在考场上能熟练运用。”


(李嘉仪)


石文宇:跨考戏剧影视的“作品集突围策略”

跨考戏剧影视专业的石文宇学长,以“阶段性目标管理”为核心分享经验。他展示自制“考研进度本”,记录每日任务完成情况,并建议跨考生尽早积累作品:“参赛经历与核心期刊论文是复试加分项。”针对心态调整,他鼓励学子“接受不完美”:“偶尔放松看一场球赛或纪录片,是为下一程蓄力。” 

 

(石文宇)


直面备考痛点,解答“灵魂拷问”

在互动环节中,学子们围绕“课业与备考平衡”“跨考资源获取”“冲刺期心态崩盘”等现实问题展开提问。当面对大三课业繁重,如何分配时间的问题,李嘉仪学姐结合自身担任学生会主席的经历,建议“化整为零”——“早起1小时背单词,晚课后勤刷政治选择题,周末集中攻克专业课。”面对广外学科语文参考书多达8本,如何抓重点问题,叶嘉茵学姐以“二八法则”回应:“80%分数来自20%核心考点,结合真题筛出高频章节,优先背诵框架与关键词。”面对跨考缺乏作品集的问题,石文宇学长建议“以赛代练”:“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在比赛中既能快速产出实践成果,又可同步提升专业应用能力。”


(互动交流环节)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伴随着满室书香与思想碰撞的火花,2025考研经验分享交流会圆满落幕。那些真诚的备考故事如星子落进夜色,在聆听者的心海泛起涟漪;前辈们的实战心得,化作照亮前路的星光,为后来者标记出奋进的坐标。愿每位学子怀揣今夜收获的勇气与智慧,在属于自己的征程上笃实深耕,当晨光穿透书页时,我们终将在理想的星辰大海重逢。



(文/卉彦 谭淑贤 卞奕轩

(图/陈淑萍 谢婉莹